【摘 要】初中科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加強學生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初中科學一些內容的教學讓學生逐步體會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認識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世界的物質性的觀點,逐步建立普遍聯系的觀點,體會運動發展的觀點,樹立對立統一的觀點。
【關鍵詞】初中科學;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滲透
2011版初中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科學課程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自然和科學的認識,初步認識科學本質,逐步領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在科學教育過程中,不但要重視科學課程本身的知識要素,還要重視所蘊含的德育要素,進行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奠定基礎。辨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對學生加強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初中科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作為一名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一、認識世界物質性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中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體現。如以下幾個知識點就體現了這個觀點。
1.在進行“組成物質的元素”的教學時,學生了解了人類對物質組成的大致認識過程,知道了世界上千變萬化的動物、植物、礦物大部分是由幾十種常見元素組成,了解人體和其他生物體一樣都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的。最后告訴學生世界的物質性觀點。
2.在講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時,介紹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但在某些條件下還可繼續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兩種粒子質子和種子構成。此時也是對學生世界物質性教育的時機。
3.在學習生命活動的調節后,學生了解了人的神經系統的組成,特別是學習了腦的結構和功能時,應該適時的進行世界物質性觀點的滲透,讓學生明白物質結構和功能是統一的,人的意識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從而建立科學的唯物主義觀。
總之,科學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對學生世界物質性教育的很好的例子。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適時滲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二、建立世界萬物普遍聯系的觀點
在辯證唯物主義中,認為物質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在整個宇宙中任何事物總是與周圍其它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著。在科學中有很多知識的教學中就可滲透此觀點,如下面幾個例子:
1.杠桿、滑輪、它們雖然形狀不一,用途不同,但其實質是相同的。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兩倍的杠桿。滑輪是杠桿的變形。杠桿的平衡條件都是動力乘動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再聯系到斜面,還可揭示出這些簡單機械的一個共同點——能夠省力或省距離,但都不能省功。通過對杠桿、輪軸、滑輪和斜面等簡單機械的共同點的分析,“使用一切機械都不能省功”這一機械原理就能深入到學生的心里。
2.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像一根貫穿始終的線聯系著萬物的運動和變化,成了“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律。教師指點使學生懂得:世界上的事物,雖然形狀不同,色彩各異,千變萬化,錯縱復雜,但它們絕非毫不相關,而是存在著普遍聯系的。
3.在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中,學生知道了植物輸送水和無機鹽的結構是導管,而導管在植物的根莖葉中都是相通的,且水是根從土壤中吸收并被從下而上運輸至葉最后絕大部分從氣孔散失。而水分散失的多少又由氣孔的開閉控制,氣孔的開閉又是由保衛細胞的含水量決定。從此內容可說明植物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植物生物體內部的各個部分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
三、體會運動發展的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一成不變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下面我來談談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運動發展的觀點。
1.在學習物質的運動形式時,學生了解自然界主要運動形式有: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等,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運動是指機械運動。判斷是運動還是靜止要選擇參照物,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最后指出:絕對不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在運動變化著的。
2.人是從一個受精卵變成了胚胎,逐漸發育成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產出后逐漸長大成熟最后衰老死亡。其它所有的生物都有類似的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細胞也是如此,不斷地進行著新陳代謝。教師適當指點使學生明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根本屬性。
3.在學習人類認識宇宙的歷程、太陽系的形成與地球的誕生、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等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教育:整個宇宙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在宇宙中一成不變的東西是絕不存在的。
總之,科學課程中很多內容都可以滲透這一觀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四、樹立一分為二的觀點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內部在任何時候都存在著矛盾,既對立又統一,即一分為二的觀點。科學教材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1.在講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時,運用了“對立統一”規律的觀點,指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矛盾的雙方,又相互依存。沒有呼吸作用來提供生命活動的能力,植物也就不可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就不可能讓呼吸作用來分解二者既對立又統一。
2.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如使用滑輪組和斜面都能省力但要多移動距離,如果考慮實際中的摩擦等因素不但不省功反而要多做額外功,為了省力就要付出多做功的代價。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不存在的。在進行這些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以一分為二的觀點看世界。
總之,科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本身都體現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我們在備課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選擇好教學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向學生滲透唯物辯證法思想,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化學教學大綱[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哲學學習問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
(作者單位:浙江省青田縣海口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