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十一二歲的初中生年齡尚小,注意力不易穩(wěn)定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了。這一點在我們歷史學科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課外喜歡看一些歷史書籍,平時講話中也常常引經(jīng)據(jù)典,但歷史課上卻無精打采。做為一名歷史老師,我不得不對此進行深思,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xiàn)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做到這一點。寓教于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收效甚好。
一、教案中得體現(xiàn)出趣味性
盡可能的豐富一些書上較為枯燥而簡單的內(nèi)容。我們在編寫教案時,千萬不能照本宣科;否則,老師就成了教死書,而學生也成了讀死書。為了避免這一點,我們編寫教案時,必須閱讀大量相關資料,以便從中篩選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如《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課,大部分學生看過課文后,只覺得只有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卻沒有前四次反“圍剿”的內(nèi)容;遵義會議后,恢復毛澤東在軍事上的指揮權后,擺脫敵人圍追堵截的幾次重要的戰(zhàn)事本是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書中卻寫得非常簡單,這讓學生感到很沒意思,興趣全無。如果就照著書本內(nèi)容上課,他們一定會感到興味索然,上課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在編寫教案時,必須吃透教材,對課文內(nèi)容熟記于心。然后再根據(jù)需要,查閱大量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歷史資料,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材料,精心準備了紅軍前四次反“圍剿”時有趣的故事和遵義會議后幾次重要的戰(zhàn)事以及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精彩內(nèi)容……事實表明,這樣的補充是必要的,學生非常喜歡這些內(nèi)容,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fā)表自已的看法,氣氛活躍而秩序井然。互不相讓又各自尊重對方的觀點,大家在輕松愉悅中上完這堂課。而且通過補充紅軍前四次反“圍剿”勝利的有趣故事,同學們對第五次反“圍剿”的內(nèi)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知識要點也記得更牢固。
二、教法中要貫穿趣味性
孔子說過:“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要讓學生保持“樂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須改革創(chuàng)新,靈活有樂趣。在課堂上,最好能讓師生互動起來,或者,運用適當?shù)姆椒ǔ浞终{(diào)動學生各感觀器官,協(xié)調(diào)他們的手、口、腦。
用講故事、師生議論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的情況,誰害死韓非?是他的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李斯?是歷史上著名的巨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學生自然聽得專注入迷。通過這樣的學習、討論,學生對本課了解的非常深刻,記憶得非常牢固。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記得在上《文成公主入藏》活動課時,,我就讓學生自編了舞臺劇,效果自然不用說了。十一、二歲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他們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學生們知道,要編舞臺劇,必須得先寫劇本。為了寫好劇本,他們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豐富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之后,他們又煞有介事的挑選演員。最后,孩子們又抽時間操練,不時的對自己的劇本加以修改,精益求精。有時,我們真的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鍛練一下,千萬不要低估其能力。如果老師給他們提供合適的機會,他們還是很樂意展現(xiàn)個人魅力的。
三、學法中充滿趣味
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nèi)因。因此,我認為教師指導學生的學法是非常重要的,教書的目的主要是教會學生學習。“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古希臘人普魯塔戈在3000年前如是說。讓學生通過歷史課堂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歷史學習真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例如:講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時,同學們說課文中的詩人多,不好記,我在課堂上除了講到有關內(nèi)容引導學生看圖,加深印象外,還指導學生列表總結,教給學生可列為“時代、詩人、主要特點、代表作或名句”等進行歸納,同學們經(jīng)過列表填內(nèi)容后,他們高興的說,這樣我們對初唐到晚唐的詩人有了一個完整的、有條理的了解。另外,我還注重了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把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官都參加到學習中來,讓學生掌握學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分析能力。這些方法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再如,講“新航路的開辟”一課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無論在航行的時間、規(guī)模、次數(shù)上,鄭和都要超過哥倫布,但為什么哥倫布比鄭和的影響更大呢?鄭和不計經(jīng)濟效益的朝貢貿(mào)易違背了經(jīng)濟規(guī)律,給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而哥倫布的遠航引起了價格革命和商業(yè)革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運用得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可見,以興趣來引領歷史課堂教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開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