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課堂上不能只是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分數,而要更關注學生的未知世界、生命感知,給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啟迪。教師應該是充滿智慧的人,課堂應該是智慧的課堂,課堂要以教師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然而,智慧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很難說清楚什么教育是智慧的,“智慧”其實貫穿著教育的過程,是教育的理想,乃至一種境界。如此“虛”而難于把握的“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實現?有沒有規律可循?怎樣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實踐、探討、思考總是有利于教育智慧的產生。
一、關注學生是打造智慧課堂的基本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各種便利,允許他們各抒己見,創造一種開放、寬容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每位同學的主體性。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優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達到促使學生積極成長這一目標。既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一些在學習上暫時處于弱勢的孩子,他們的發展在一段時間雖然無法與優勢學生相比,但我給他們的階段學業水平的評價是“優”,是“你真棒”,是一封封表揚信。我看重的是他們的變化、他們的進步。對處于學習優勢的孩子,則給他們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激發他們通過努力,不斷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二、提高教學效益是打造智慧課堂的關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無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進步,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三、不斷反思教學是做個智慧型教師的前提
教師應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堅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并通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為易;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實踐經驗積累下來,加深自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持之以恒,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最后鋪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這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通過反思,促使教師主動地將與教育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慎重審視自己教育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反思教學需要一套策略,如①教學準備策略。在備課時,我注意在教學設計中留有“彈性區間”。這樣做是為了讓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可能去關注不同的孩子,傾聽不同的聲音,促進每個孩子的進步。在課前,我花力氣關注、了解、分析學生,研究學生在每一課學習時已經具備了哪些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根據學生間的差異分層制定適當的目標,使教學目標留有“彈性區間”。根據以上認識制定教學目標:基本目標、發展目標。在目標制定中,我就對優勢學生提出了發展目標,發展要求。主要是鼓勵優勢學生發揮原有的能力,并在老師的點撥引導過程中逐步規范、豐富,獲得提高。目標的制定留有“彈性區間”,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把每個孩子在課堂中的發展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數。那么,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所預設的策略與方法才會更有針對性。實踐中,我發現把研究精力花在教學前,可以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運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增強對學生活動的針對性,課堂的教學效益提高了。②教學實施策略。我嘗試實施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既有同質分組,又有異質分組。怎樣看待分組?有些老師也對我提出過這樣的疑問。分組會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會不會造成一些弱勢孩子的自卑心理?會不會造成“優勢”孩子的“趾高氣揚”?家長是否認同這樣的分組?當然,這都是我必須面對的問題,大家的疑問恰恰是我在嘗試分組時應該把握好的“度”。③教學評價策略對評價的這一認識,也是出于對不同學生的關注,它教會我用充滿期待的、發展的眼光去看每一個學生,絕對不用同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孩子。④合理使用多媒體資源。它把生動的動畫圖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優美的聲音和大量的圖像資料,呈現在屏幕上,提高了教學信息的傳遞效率,有助于克服受教育者、教育者在學習或傳播知識方面的弱點,有助于克服他們固有的局限性,揚長避短。
總之,新課改下的教師只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關注學生,關注課堂教學效果,并做好教學反思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打造智慧課堂。教學中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和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愿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展示自己的舞臺,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我們教師應該積極研究打造智慧課堂的方法,做智慧型的教師。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十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