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問題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功效不可忽視,數學問題教學也已成為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開展問題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問題教學;學習效能
問題教學是數學學科內涵要義的有效承載體,是教師教學理念技能展示的有效平臺,更是學生學習能力素養鍛煉提升的重要陣地。傳統教學理念下的問題教學活動,重視問題解答結果的傳授,輕視問題解答過程的引導。而新課程標準下的問題教學,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特性,更加注重凸顯問題的能力特征。本人結合教學實踐體會,進行粗略闡述,請予指正。
一、抓住問題情感特點,設置激勵問題情境,實現學生主動學習情感有效樹立
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就是對學習情感不斷進行激勵驅使的過程,學習情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到“助推劑”的功效。初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教學活動中,應將數學問題的生活性和趣味性進行有效激發,讓學生在感知問題過程中,得到學習情感的有效激發和樹立。
問題1:三(六)班的同學畢業的時候每人都送了其他人一張自己的照片,全班共送了1770張,三(六)班的人數是
。
這是一道關于“一元二次方程”問題,該問題案例將知識點與生活中的“計算班級人數”現實問題進行有效融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真諦,“情感發展最近區”得到有效激發,從而主動參與問題教學過程。
問題2:如圖,△ABC中,∠ACB=90°,D為AB上一點,CE⊥CD,且3CD=5CE,3BC=5AC,試說明:△ACD∽△ECF。
問題2在設置時,教師沒有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而是通過多媒體問答的形式,將問題內容進行直觀形象的展示,使抽象知識變為直觀的畫面,并通過教師精確的數學語言提示,學生學習的情感得到了有效激發,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主動自覺地進入到問題內容的探求活動中。
二、抓住問題發散特性,注重解題要領教學,實現學生探究問題方法有效掌握
問題3:已知:如圖,在△ABC中,∠ACB=90°,CD⊥AB于點D,點E 在AC上,CE=BC,過E點作AC的垂線,交CD的延長線于點F,求證:AB=FC。
分析:該問題是有關“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面內容的數學問題,解答該類問題一般要抓住“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判定方法等內容,該問題在解答時,要利用“添加輔助線”方法,找出問題條件中的條件關系,從而構建起兩個三角形全等。解題過程如下:
證明:∵FE⊥AC于點E,∠ACB=90°
∴∠FEC=∠ACB=90° ∴∠F+∠ECF=90°
又∵CD⊥AB于點D,∴∠A+∠ECF=90° ∴∠A=∠F
在△ABC和△FCE中
∠A=∠F∠ACB=∠FECBC=CE
∴△ABC≌△FCE
∴AB=FC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并讓學生結合問題3解答方法,分析在直角三角形情況下,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學生再次分析,思考,解答,從而在“角邊角、邊角邊、邊邊邊、角角邊”判定方法基礎上,得到在直角三角形條件下,還有斜邊、直角邊的判定方法。
問題4:某地區一種商品的需求量y1(萬件)、供應量y2(萬件)與價格x(元/件)分別近似滿足下列函數關系式:y1=-x+60,y2=2x-36。需求量為0時,即停止供應。當y1=y2時,該商品的價格稱為穩定價格,需求量稱為穩定需求量。(1)求該商品的穩定價格與穩定需求量;(2)價格在什么范圍,該商品的需求量低于供應量?
解:(1)當y1=y2時,有-x+60=2x-36。
解這個方程,得x=32。此時-x+60=28。
所以,該商品的穩定價格為32元/件,穩定需求量為28萬件。
(2)因為“需求量為0時,即停止供應”,所以,當y1=0時,有x=60。
又由圖象,知x>32。所以,當價格大于32元/件而小于60元/件時,該商品的需求量低于供應量。
問題4是有關“一次函數”方面的數學問題案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抓住“一次函數”知識圖像的性質內容,采用展示解題過程,進行探究引導的過程,這樣就讓學生在教師逐步引導和講解中,掌握問題探索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從而為探究問題有效進行提供方法指導。
三、抓住問題綜合特征,重視數學思想運用,實現學生數學思想素養的有效形成
綜合性數學問題是抓住數學學科章節與章節之間、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密切關聯的特點而設置的數學問題類型。這一類型在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培樹學生數學思想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問題5:如圖,已知拋物線y=-x2-(m-4)x+3(m-1)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C點(1)求m的取值范圍;(2)若m<0,直線y=-■x-1經過點A,與y軸交于點D,且AD·BD=5■,求拋物線的解析式;(3)若A點在B點左邊,在第一象限內(2)中所得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直線PA平分△ACD的面積?若存在,求出P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這是關于“二次函數”方面的問題,也是中考試題常見類型。在進行解答時,將問題解答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思考分析活動。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抓住條件內在聯系,并經教師適時點撥,向學生指明,該問題關鍵要抓住“二次函數與方程”思想。最后,向學生指明,該問題在解答時用了“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從而實現解題能力素養的有效形成和提升。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數學問題的內在特性,結合學生學習實際以及教材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教與學的雙重提升和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