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實驗設計題在高考試卷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實驗設計一直是學生面臨考試時的難題,本文對如何解答實驗設計及其注意點這個環節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實驗設計;生物;解答;注意點
在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生物高考《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中明確規定: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確認變量、做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處理和解釋數據、根據數據做出合理的判斷等。生物實驗設計題在高考試卷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這其中的實驗設計對考生來講恐怕是最難的,學生在解答這類題目時也常常心存畏懼,頻頻出錯。本文對如何解答實驗設計及其注意點這個環節做簡要分析。
一、實驗設計“六要素”
1.細心審題
認真研究實驗課題,找出其中的實驗變量和反應變量,理解題目中已知條件所隱含的意義、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及實驗要求的基本條件。確定實驗的類型(驗證型或探究型)和組數并作出假設。假設實際上是對所提出的問題所作出的參考答案。在檢測假設之間,常常先提出實驗的預期結果,如果符合事實則假設成立;如果預期沒有實現,則假設不成立。一般來說假設的形成可分為兩步:首先依據發現的事實材料或已知的科學原理,通過發散性思維,提出涵蓋各種可能的初步假定;之后,依據假定進行推理、排除并綜合分析,得出具體的假定性結論。例如:“洋蔥根尖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其假說是:“洋蔥根尖細胞中含有脂肪”,假定性結論是“洋蔥根尖細胞中含有脂肪,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洋蔥根尖細胞中不含有脂肪,不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
2.原理分析
實驗原理即實驗所依據的科學道理,涉及生物學及相關學科中的許多方法和原理。要結合課本所學的知識,并充分利用題中給出的實驗條件來確定實驗原理。
3.材料分析
充分利用所給器材和試劑,構思實驗變量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捕獲方法。—般情況下,題目中所指定的器材、試劑,任何一種都應在實驗的相關步驟中出現,避免遺漏或自行增加某種器材或試劑。精心策劃實驗方法、嚴格設計實驗過程、合理設置對照或變量,并引入科學的測量方法。某些開放性的試題要求根據實驗目的,自主選擇實驗材料和用具,原則上,不要少用也不要多用。例如:“洋蔥根尖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這道題目,實驗材料是:蘇丹Ⅲ染液,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蒸餾水,新鮮洋蔥根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刀片、鑷子,滴管等;顯然,要觀察脂肪和蘇丹Ⅲ染液染成的橘黃色要用到顯微鏡,且要制成臨時裝片,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4.變量分析
首先要獲取實驗中的變量,也就是題目中唯一變化的量,將材料用具用1、2、3……進行分組編號。其次,把不施加實驗變量即自然條件或模擬自然條件的,設為對照組;施加實驗變量的,設為實驗組,也可以是相互對照;還要控制無關變量,其他條件相同,遵循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在此,還要考慮到實驗的可操作性原則和重復性原則。然后,根據反應變量,反應或培養一段時間后,尋找具有可操作性的觀察指標,例如:顏色的變化,沉淀反應,形態結構、生理特征的變化等。或者測定指標,例如:生長發育的速度,生長的長度,所有的時間等,并記錄數據。
5.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的分析,一般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根據實驗原理確定已知實驗結構,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準確的描述。二是:對應實驗目的做出肯定的實驗結論。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我們對應的假設,一般有以下分類討論: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實驗變量無影響;實驗組比對照組好,實驗變量有利;實驗組比對照組差,實驗變量不利。
6.正確表達
將實驗分析的結果用語言正確表達出來,最關鍵的是:不要有科學性的錯誤。
二、實驗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在掌握實驗目的(即需要驗證的生物學事實)、原理的基礎上確定實驗方法。嚴格遵循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準確設置對照或變量。
2.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測量、記錄。
實驗材料在數量上要盡可能多的選取,記錄數據時取其平均值以減少實驗誤差。在記錄實驗數據時,要學會設計數據表格或以坐標圖的形式展示實驗數據。注意吸取物理、化學中相關實驗原理,如:(物理)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化學)實驗前檢查裝置氣密性等。
3.合理地設計操作過程,注意實驗程序的科學性、合理性
基本的實驗方法選定以后,緊接著就要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這些操作細節的設計要合理規范、切實可行,否則也會造成很大的失分。如:
①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蕩試管呢?
②酶促反應的試管如何加熱?是直接加熱,還是水浴保溫?
③在用酒精溶解葉中葉綠素時,酒精要加熱,是直接加熱,還是隔水加熱?
④使甲狀腺制劑、胰島素、生長激素進入動物體內的方法應如何操作?是飼喂,還是注射?
⑤不同的情況下要合理地選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涼開水、蒸餾水、生理鹽水等。
⑥常見的表達:適量、適宜、適應、等、相同、等量、各、分別、顯著差異、一段時間等。
4.實驗結論的表述
(1)現象→分析→結論(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提煉歸納過程)
(2)兩種表述句式:
A.驗證性實驗:因為(現象)說明(分析原因)證明(結論)
B.探究性實驗:如果(現象)那么說明(結論)
5.簡明地組織語言文字
如:①步驟設計一般不宜連續描述,往往需要分段敘說,并加以編號。
②試管(或燒杯,水槽等)要加以編號,如A、B或甲、乙等等,這樣可使敘說簡潔一些。
③敘說中盡量要用規范的實驗術語,不能用含糊的口語,如:“等量的”不宜說成“一樣多的”;“振蕩”不宜說成“晃動”“搖動”等等。
④準確地預測實驗結果,實驗設計的最后往往還需要預測實驗結果,在結果預測上要全面,準確。而在這一環節上,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例如:測交結果預測,除了全黑,有白有黑外,還有全白;加碘后,“不變藍”不等于“無色”或“沒有顏色變化”;另外“不變”也不能說成“無現象”。
【參考文獻】
[1]談生物實驗教學“整體把握”策略,楊小紅《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年27期
[2]生物學實驗設計的注意事項及對照方法,吳曉敏,岳良舉,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06年13卷1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江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