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任務性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它是我們英語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它強調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動態的信息交流,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積極學習;語言運用
英語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提出了構建以活動課為主,以人物性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以此理念為指導,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本文擬從形成學生的積極學習態度的角度談及實現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問題。
一、啟動好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基礎形成學生的積極學習態度
初中英語教學對象具有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學過程中,多讓他們與學生進行討論,多讓他們與教師進行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這開放的舞臺能夠多角度而且多層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教師,作為開放舞臺的搭建者,則必須啟動好師生交往與共同發展的互動基礎。實踐讓我們感到:這互動基礎的形成,賴于我們教師導學案的預設,有人說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應多設信息溝,而這信息溝還必須要層層遞進,到了引導學生學習時,學生則可以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去探求不同的答案,去積極求異,倘若我們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這就可以帶動我們的學生去進行討論、爭論甚至辯論,在論中調動學生積極運用材料去組織新的語言內容。
二、創設好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氛圍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平時在我們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也想方設法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互動,但往往是事與愿違,反思起這事與愿違的互動,我們深深感到氣氛不好,感覺是一種表面的互動,不科學的互動,說得難聽就是一種偽互動,癥結何在?是沒有確立好科學的學生觀。沒有真正去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則必須去研究現代教學理論,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中的能動參與者,學生又是具有主體性的人,我們則必須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去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去創設好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良好互動氛圍。而這互動氛圍的良好性則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學生意識上,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的氛圍要利于發展中的人去發展,學生是具有潛能的人,我們的氛圍要利于我們的學生去發展潛能。學生又是具體的人,我們的氛圍又要利于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促進我們學生的整體發展。諸如此類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氛圍的營造,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我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們在良好的氛圍中去提高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的能力。
三、控制好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教學時間,形成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
教育新政實施以來,人們業已關注課堂的有效與高效。課堂的有效和高效其根本是我們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的時間的問題,實際上也就是要讓我們的學生獲得足夠的參與空間。要想給我們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空間,我們自己首先要來一個革命性的舉動,這是因為一般傳統的課堂,至少有50%的時間是無效的,而80%的學生對我們英語教材內容也是可以通過互教互學或教師點撥去學會的,所以我們不妨來個教學行為的本末倒置,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少講一些,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多學一點,多去自主地學習一些。這對于形成學生積極地學習態度有百利而無一害。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充裕了,那么他們則充分感到享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而當我們的學生享有了自主權后,他們也在努力踐行自己的學習義務,進而保持著亢奮的自主學習的狀態。
四、提高學生在師生交往,共同發展中的成就感,形成學生積極學習的狀態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英語教學要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語言環境和英語文化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為何要我們去創造這樣的環境,無論從真實的角度還是從有意義的角度都充分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要使得我們主體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的全體學生都能通過參與獲得學習成就感,何謂學習成就感,是指因成就動機得到滿足而激發的一種興奮,愉悅和欣慰的情感體驗。作為英語課堂教學,要想讓我們的學生獲得參與學習的成就感,我們的教學資源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是變化多樣的,可以讓學生去聽,也可以讓學生去說,去唱,去玩,去演,我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構建的以活動課為主,活動課的情境也應當是正在發生或者能夠發生的,也應當具有明確的主題和方向,更為主要的是活動的形式要盡力符合英語文化的特征。
五、充分發揮學生評價的積極性,形成學生評價促進積極學習狀態的穩固
初中階段的學生從一定的心理狀況看,在學習中需要老師的認同,更需要同伴之間的認可,當其在英語學習的活動中得到了同伴的欣賞后,往往能夠使自己在學習的活動中穩固積極學習的狀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注意充分發揮學生評價的積極性,要求學生對他人的評價中,盡量看到別人的長處,尤其注意欣賞別人的閃光點,對一些學習暫困生的評價語言應盡可能委婉,措辭切忌激烈,盡量用商量的口氣與其進行切磋,不要總是盛氣凌人,實踐讓我感到同學之間的評價有時勝過了老師的評價,同學之間的評價更為全方位,因為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的評價不可能涉及到每個學生。
【參考文獻】
[1]蔡林森 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就教.【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2
[2]胡已平 中學科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西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