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用歷史可以強素質。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貫徹新課程理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情感,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益,拓展教學空間、放大學習效用,多措并舉推進教學策略、模式、方法的改進與改革,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歷史;創設方法;能力素質;教學成效
上下五千年,古今不同史。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緊扣素質教學的需求,在激情引思中增強學生的認知情感、在師生互動中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在聯系實踐中放大歷史教學的效用,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人文素養的提升。
一、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學習氛圍,創設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
一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對話交流、溝通對接,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情感愛好、認知能力,圍繞素質教學的需求,對學生因需而導、因材施教,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深入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營造“親師信道、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生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提高歷史教學成效。
二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教師一方面要成為學生成長進步的引領者,另一方面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教會學生研剖問題,在歷史材料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如,筆者在教學馬克思的《資產階級和反革命》內容時,我為學生講解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法兩國的革命,而是歐洲范圍的革命,指導學生認識英、法革命對歐洲發展的產生影響,讓學生正確分辨史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是激勵學生成長進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感愛好、認知能力的不同,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向各種學習活動,對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取得的成長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肯定,要用信任的眼光、滿意的點頭、頷首的微笑,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閃光點”進行中肯的評價,發掘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構建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運用現代傳媒,優化教學過程,營造激情引趣的教學氛圍
一是創設情境催生情感。隨著科技的發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體為代表的先進教學方法已逐步走進了歷史教學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快捷、高效”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生學生的學習情感,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如,筆者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內容時,我用反映“五四運動”的影視片斷導入新課,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是補充歷史教學信息。教師要注重學習前沿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史學常識、文化底蘊、人文素養,不斷增強自身的履職能力。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教師要注重運用現代網絡,下載補充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使枯燥的歷史教材變得生動形象起來,滿足學生探究需求。如,高中語文中許多課文的學習有助于強化歷史知識的理解,筆者在教學《改造我們的學習》等內容時,注重將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的有關知識融合到歷史教學之中,提高教學成效。
三是營造氛圍強化教育。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條件,對歷史教學成效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概念教學,注重學科知識聯系,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歷史教學中蘊含著濃厚的思想情感,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就可以營造出濃厚的教學氛圍,如教學“甲午中日戰爭”時,教師可以選取“甲午海戰”的影像資料,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情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正確理解、掌握歷史知識。
三、搭建教學平臺,拓展教學空間,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成效
一是開展教學主題活動。教師要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構建立體教學模式,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活動、學習競賽、撰寫論文等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如筆者教學“現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的內容時,我在課前讓學生調查了解家庭成員在年輕時的生活狀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通過生動、形象、鮮活的比對,讓學生對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加深理解與感悟,讓學生體會新時代的幸福生活,不斷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是開展學習競賽活動。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奮發進取、立志成才”的上進心、積極性,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每一階段的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測驗、小競賽等活動,以賽促學,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學習之中,讓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開拓創新,不斷提高歷史教學實效。
三是開展拓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讓學生積極學習探究歷史知識。如筆者在教學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結合當時國際發展形勢、共產國際七大召開、國內發展形勢以及國共二次合作形成等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增強理解與應變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讓學生學用歷史,學會用歷史發展的觀點、理念來認識歷史。如,引導學生關注“經濟發展、兩岸統一、朝韓沖突、貿易爭端、民族問題”等歷史教學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可以進一步增強歷史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一些專門場所、愛國主義基地接受教育,讓學生的思想受到震撼,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