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
瀟湘神:又名《瀟湘曲》。唐代瀟湘地帶祭祀湘妃的神曲。
長相思:調名取自南朝樂府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晚唐名相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謁金門: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辭有“得謁金門朝帝廷”句,疑為此詞調本意。
如夢令:后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詞中有“如夢,如夢”而定名。
青玉案:調名出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八聲甘州:依唐邊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韻,故名八聲。
念奴嬌:“念奴”,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曲名由此而成。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萬斯年》,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而改名。
水調歌頭:唐大曲有《水調歌》,是隋煬帝開鑿汴河時所作,此調是截取其開頭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薩蠻: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據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
釵頭鳳:取無名氏《擷芳詞》“可憐孤似釵頭鳳”為調名。
西江月: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湘靈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
一剪梅:因周邦彥詞“一剪梅花萬樣嬌”而
定名。
水龍吟:調名取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
沁園春:“沁園”本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唐詩人用以代稱公主園。
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又名《鵲踏枝》《鳳棲梧》。
破陣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陣樂》。
【范宇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