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句子是不能缺少謂語的。但有類特殊句式,沒有形容詞謂語,卻能寫景抒情;沒有動詞謂語,卻能敘事述懷。有的修辭學者,把這種語言現象,叫做列錦修辭格。如: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2.雪峰·溪流·森林·野花
例句1是由三個名詞排列組成的標題,雖然沒有謂語,也無動詞,但人物、環境、事件卻都敘述清楚了。例句2是由四個名詞排列而成的句子,確實排列如錦,優美而簡練。一個詞或一個短語就是一個鏡頭,幾個鏡頭組成一幅畫面。有動有靜,引人入勝。
這類句子在古今詩詞作品中較常見。了解這種修辭格,對欣賞詩詞的語言藝術,是很有幫助的。
如《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由幾個定名結構組成,排列成三組,每組是一個鏡頭,構成一幅畫面,景色鮮明,氣氛冷漠。又如《書憤》中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只用六個名詞就敘述了兩件往事,簡練而生動。
這類句子在現代詩文中也有運用的例子,如《回延安》中:“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這兩句詩分別用兩個定名結構描述了兩種事物,雖然沒有出現表動作的動詞,但卻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聯想,表達了詩人對延安人民培養教育的懷念,言簡意豐,而且節奏鮮明,音韻和諧,稱得上是藝術化的語言。
【吳春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