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風景,“寫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寫”更值得同學們來探討。除過單純的寫景之外,加入一點象征手法,立意會更高遠。
象征手法是通過某一特定、具體的形象來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它根據事物之間的聯系,借助于想象和聯想,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一定的思想意義。高爾基說,用這樣的方法能更方便地、更容易地闡明所要說的話。
下面我們就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學習寫景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一、象征手法,立意高遠
運用象征手法是《海燕》一文中最重要的寫作技法,“海燕”象征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烏云”“閃電”“雷聲”“狂風”這一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的險惡。“大海”和“風”“云”“雷”“電”展開的殊死搏斗,象征著革命前夕革命者與反革命分子矛盾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終戰勝了“烏云”和“閃電”,象征著無產階級革命一定會勝利的光輝前景。文章通過象征手法的運用,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具體的形象來承載,賦予文章以深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樣,文章的藝術性也大大增強了,給讀者留下了咀嚼回味的空間。
二、對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通過“烏云”“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的對比,暴露了沙皇反動統治的黑暗與腐朽,從而歌頌了如大海般激蕩的人民革命斗爭和站在斗爭前列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斗爭精神;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等驚恐萬狀的丑態,正是為了與海燕“高傲地飛翔”、歡樂地“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文中為了表現海燕的英勇戰姿和對暴風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的海面變化作為烘托,詳細地描繪了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之時、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三個海面景象,寫出了當時斗爭環境的惡劣,反襯出了海燕的英勇形象。另外,作者又以風、云、雷、電一齊出擊來烘托海燕已經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豪邁激昂、振奮人心。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丑惡,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新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人們勇敢地投身于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三、巧用修辭,突出形象
作者在文中巧用修辭,突出了主人公的英勇形象。如“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句中“黑色的閃電”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海燕的敏捷、迅速;“高傲”則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突出了它的英勇、矯健的神態。擬人句如“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將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抓住”“將它們熄滅”賦予大海以人的動作行為,突出人民力量的強大。還有反復句,如“它深信,烏云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作者在此重復“遮不住”這個短語,突出了“海燕”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心。
四、語言優美,情感激越
散文詩由于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因此有它的獨特之處。語句不分行,不押韻,卻精練、形象、優美,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文中描摹出海燕的聲——從“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閃電”;一系列的動作,如“飛翔”“穿”“掠”等刻畫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矯健勇猛地“直沖向烏云”。比喻、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使其形象更為鮮明。文章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尤其是結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對革命風暴的期盼、呼喚,又是對廣大人民的戰斗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