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些馳騁邊陲、奔跑于沙場的戰馬,因與主人默契配合,全力護主,同心御敵,而立下奇功,從而聲名顯赫,四海皆知。有的甚至被載入典籍,名垂青史。所以,在古詩文、繪畫中,經常出現這些馬的美名,看到它們雄健瀟灑的身影。
讀過《史記·項羽本紀》的人都知道,項羽的駿馬名騅。當項羽兵敗逃至烏江時,前有洶涌波濤相阻,后有殺聲震天的追兵,他料無生還之機。在拔劍自刎前,他與愛馬依依惜別,并對烏江亭長說:“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此后,人們一提起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自然就想起了“烏龍騅”。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皇帝劉備所騎之馬“的盧”,原是一匹烈性馬。但在襄陽時,它為讓主人避開敵人的追殺,“檀溪一躍”,救了劉備的性命,從而名聲大振。辛棄疾的《破陣子》就有“馬作的盧飛快”的名句。小說中另一驍勇蓋世的將領呂布,他的坐騎叫“赤兔”,也名震天下,世人也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到過昭陵的人都看過唐太宗李世民陵區那六塊青石駿馬浮雕。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所騎之駿馬。其名為:“拳毛騧”“颯露紫”“什伐赤”“青騅”“特勒驃”“白蹄烏”。因這些馬在建立唐王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跟隨他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故李世民甚愛之。待其駕崩,繼位者便命工匠在其陵墓中為這六匹馬造像,來陪伴先皇。這也給今人留下了“昭陵六駿”這樣的珍貴文物。
古人把身高八尺以上的馬叫“龍”(七尺以上的叫“騋”,六尺以上的才叫馬)?!段饔斡洝分凶o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那匹馬,因其高大俊逸,潔白如雪,所以叫“白龍馬”,它能幻化成人,與邪惡勢力作殊死的斗爭。詩仙李白曾有“龍馬花雪毛……”的吟唱。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馬,雖不能征戰沙場,但因異于同類,也聞名九州?!稜栄拧め屝蟆分薪榻B過一種馬身牛蹄的特種馬,名曰“騉駼”,其最大特點是善于爬山。在崎嶇山徑、陡坡險嶺上,它即使負重也健步如飛,如履平地,為山民所鐘愛!
古代還有一種能“食虎豹”的馬,叫“駁”?!榜g,如馬,倨牙,食虎豹?!薄豆茏印分芯陀羞@樣的記載:齊桓公騎馬游玩,碰上了老虎。那老虎不但沒捕食他和馬,反而抖瑟伏地,不敢正視。他感到很奇怪,就去問管仲。管仲告訴他:“你騎的一定是駁,因為駁是吃老虎的?!边@“駁”,因其食肉,也成了名馬,并被后世很多的著述所引用。
上下五千年,名馬何其多。上述雖掛一漏萬,但對同學們閱讀古籍、名著乃至今人的武俠小說,了解其中的馬名、名馬,都有益。
【李世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