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以創造、創新、創業為特征的世紀。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諸多能力中,創業能力無疑是核心能力。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既是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市場再造的需要、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需求,也是時代賦予職業學校的新使命。
一、職業學校為學生創業提供條件
學校充分利用資源,為學生創造創業實踐活動的機會。例如,創設和模擬真實的創業情境,積極開展校外社會實踐,組織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社團活動、小企業承包、勤工儉學等,讓學生進行創業前的“演習”,在“做”中“學”。積極的實踐,能給學生們帶來及時的反饋和成就感,也能帶來“更上一層樓”的創業欲望。當然,還可構建學生創業基地:一種做法是校內建小型生產與零售企業,交由學生管理經營,讓學生了解、掌握必要的創業過程,積累創業經驗;另一種做法是與企業聯合建立校外創業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到基地實習、實踐。
二、職業學校學生要自己做好準備
在職業學校學習,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對于他們而言,在這個過渡期內,要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做一個詳細切實的規劃。這樣,能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增色添彩,使其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感,減少走彎路的次數。因此,學生來到職業學校,必須做好職業規劃。
1.專業規劃
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都必須對所選專業有清晰認識。這是對自己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的初始判斷。簡單來說,包括以下兩個方面:所學專業是否有長遠的就業前景和發展前景;所學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明晰了專業和興趣,是不夠的。對未來有一個大致方向后,要能對所要從事的職業進行細分。從近兩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和未來社會需求來看,社會需要大量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2.合理的職業規劃
創業前,學生需要準備一個完整、合理的規劃。合理的職業規劃,包括全面的職業認識、認真的自我剖析、合理的長短期計劃和完備的職業規劃書。
(1)全面的職業認識。學生確定了明確的職業目標是不夠的。很多學生有很明確的職業方向,卻不明確在校期間如何做才能縮短和這個職業的距離。關于職業的需求,學生可以向老師、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請教。
(2)認真的自我剖析?!爸恕备琛爸骸?,才能“百戰百勝”。喜歡這個職業,但是自己究竟能不能勝任這個職業呢?這就要求學生對自我有一個認真的剖析、判斷。自己的性格、所學的知識和想要從事的職業,到底有多遠的距離?如果能有一個對自我的完整認識,就有利于“集中優勢兵力”,用“我”所長了。
(3)合理的長短期計劃。針對自身的職業訴求,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做合理的長短期計劃,讓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條不紊、充實而不乏動力。計劃未必非要做到年、月、周、天,但一定要有持續性和可行性,緊湊而不失靈活。如果決定畢業后要自主創業,那么,在校期間就是創業準備期。每學期學生要有具體詳細的學習計劃,為畢業后創業做好充分準備。人生重在守恒,堅持計劃,在校期間必然能積累下足夠的職業資本。
(4)完備的職業規劃書。這其實是職業規劃的書面化呈現。寫在紙上的東西,往往比記在腦海里的深刻。完備的職業規劃書不僅能給學生一個宏觀的職業規劃,更能起到一種鞭策作用。一個完備的職業規劃書,包括以下五個部分:對職業規劃的認識、對自我的剖析、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對職業方向的探索以及確定目標和計劃。在介紹完準備創業的要素之后,筆者還想提醒學生需長期堅持的注意事項:不斷學習,保證熟練的英語和計算機水平;拓展豐富的社會資源和廣泛的社會關系;有選擇地參與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提前掌握一些你想從事的職業所強調的技能,如參加急救、禮儀、普通話等培訓。這些培訓可能在未來的求職之路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兒科”。創業是一門學問,創業者的性格是否適合創業、如何選擇行業,成功者有之,失敗的教訓更多。但是,只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按蟛糠秩诉€沒有去做,就說做不到,所以,首先要除去這種心理。一旦努力作為,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边@是號稱日本“企業之神”的坪內壽夫的一句名言。天道酬勤,早規劃、早成才,晚規劃、晚成才,努力的付出必然能得到應有的回報。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選擇的是一條屬于夢想者和開拓者的就業道路,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腳踏實地地去努力。筆者相信,他們必將能創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作者單位:煙臺城鄉建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