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育人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加強教學保障條件建設,建立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教學模式德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正發生著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路子,使之順應科技發展、人才競爭的需要,是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改革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中充實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新思想、新內涵,并結合探索積累的豐富經驗建立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廣西輕工高級技工學校教學模式改革的內容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進一步提高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深化技工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重點,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辦學,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處理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關系,正確處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訓練的關系。
二、堅持育人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突出育人特色,進一步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方面,滲透到教學、實習和社會服務的各個環節。
以主題教育活動為基點,推動學生素質的提高。圍繞“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法制教育”“文明行為規范”“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職業規范的教育”“校園名人講座”等六大主題內容,制定教育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學生的思想覺悟、責任感、使命感、團結互助精神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職業規范的教育”,利用這個載體對學生適時進行教育,及時把企業管理要求搬進學校,與教學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及早了解企業、適應企業,努力學習,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三、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
1.重點研究和推行“一體化”教學
學校繼續組織力量完成“一體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塊的編制,擴大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專業,選定機電一體化、甘蔗制糖、制漿造紙等主要專業進行“一體化”教學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確保高質量完成實習教學任務
學校采取分散和集中的形式,解決學生頂崗實習的安排問題,確保頂崗實習班級按時離校到崗實習。加強對頂崗實習班級的思想教育,特別是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確保頂崗實習學生的安全和穩定。認真對下廠實習學生進行實習前的輔導,安排專業教師下廠巡回指導,保證實現教學目標。
四、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
1.深化課程改革,努力形成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
推動技工學校教學從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調整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各類課程的學時比例,規范教學。積極推進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促進課程內容綜合化、模塊化,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技工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按照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服務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功能來定位。
2.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
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特色。加大專業技能課程的比重,專業技能課程(含頂崗實習)的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二。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礎平臺加專門化方向的專業課程結構,設置專業技能課程。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進一步推進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工作,積極參加職業院校的技能競賽活動。
3.加強創業教育
在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指導中加強創業教育,突出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訓相關課程,通過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宣傳技工學校學生創業事跡等方式,增強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重視創業教育師資的培養和配備,提高創業教育水平。
4.加強教學研究和技能開發,積極探索新路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技工教育的要求,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試驗和現代技能開發活動,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以抓好對委培生的教育教學為突破口,探討適應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積極探索“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的“三段式”教學模式,開設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驗班,滿足季節性生產的糖廠職工培訓學習。認真研究現代職業教育的新課題,制定教研教改方案和實施辦法,提高教師素質和教研業務能力。
5.加快建立就業導向的教學質量評價檢查制度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評價觀,改進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建立和完善評價檢查制度。將教學質量、教學改革成效作為對技工學校評價檢查的重要內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規范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加強教學保障條件建設,建立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1.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學校按照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和現有辦學規模對師資配備的比例要求配備教師,實現“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技術課教師比例的70%以上。為提高教師的“一體化”教學能力,2007年、2008年,學校分期分批派出教師到糖廠、紙廠等企業的生產崗位進行學習和掛職實踐。共安排80人次分別到南寧糖業集團的伶俐糖廠、金光糖廠、南華糖業集團田陽紙廠、廣西華勁紙業集團、來賓東糖集團、崇左東亞糖業集團、欽州金桂漿紙業、平果鋁業等企業進行頂崗見習,體驗當工人所需掌握相關的技術和要求,提高教師實際生產操作技能,熟悉掌握企業生產工藝和流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掌握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使用情況,滿足“一體化”教學的需求。
2.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2007年開始積極向上級申請財政扶持,爭取到國家和自治區扶持資金即糖業技改資金130萬元,用于建設制糖造紙技術培訓基地技改及配套的制糖造紙生產實習設備,包括制糖生產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生產實習設備和生產仿真設備、檢測儀器及維修設備等,建設一間制漿造紙檢驗室,一間液壓傳動實訓教室。為加強實習教學,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建立專業化實訓場地,2008年,學校積極籌集資金,投入90多萬元購置實驗和實習設備,購置了一批數控機加工車床和銑床,添置了一批制糖、造紙高精細檢測設備,改造了甘蔗制糖模擬生產教室。目前,制漿造紙生產實習車間已試生產出紙品投入實習教學,甘蔗原糖仿真生產線、甘蔗壓榨生產自動化操作仿真生產線和煮糖工段生產操作生產線等設備采購已在招標實施。
3.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強化操作技能訓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聘請行業專家和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生產一線管理人員擔任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改善學校的教師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與糖紙鋁生產企業的合作,在這些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形成涵蓋各專業方向的校外實習基地群,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人才、技術和設備資源,滿足學校輕工工藝類、機電類專業生產實習教學的需要。2008年學校重點抓好南華糖業集團田陽紙廠、廣西華勁紙業集團、來賓東糖集團、崇左東亞糖業集團、欽州金桂漿紙業、平果鋁業、南寧糖業集團、南蒲紙業等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
4.加強領導,確保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嚴抓質量管理,加強內涵建設。學校堅持“改革、創新、提高、發展”的工作思路,全面貫徹執行《國家重點技工學校質量管理標準》,嚴格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認真落實學校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嚴格按照學校新修訂的“程序控制文件”“作業指導書”和“質量管理手冊”開展工作,依據PDCA循環方法,不斷持續改進,保證實現各階段的質量目標,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努力創建具有示范性的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
自2000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以來,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學模式的針對性、實效性等方面逐步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教育質量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水平,為職業教育加入了新的思想及內涵。
(作者單位:廣西輕工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