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在各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驅動下,作為為社會各界輸送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實行有效的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在中職學校工作的兩年中,筆者深深感到課改的必要性、與時俱進的重要性,也看到不少中職類學校雖然都在呼吁課改,但或者課改實際效果不明顯,或者沒有行之有效的課改方法。本文將針對課改難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一、領導重視、轉變傳統觀念是前提
中職學校課改問題已是大勢所趨,但實施起來卻非一日之功。筆者看到不少學校在課改上都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一個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領導班子的正確決策,要實現課改同樣需要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隊伍是一個學校的核心力量,學校領導應通過各種手段轉變教師的傳統觀念,通過講座、制度、政策等多種方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全體教師都參與到課改中來,避免出現上課照本宣讀、學生厭學的情況。如筆者所在學校已經在課改上邁出了第一步并獲得了成功。首先,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教研室,指導教師進行課改;其次,通過講座等方式發動全體教師加入到課改的行列中,讓全體教師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第三,鼓勵教師大膽創新,自己編寫適合教學的校本教材。
二、與時俱進、加強校企合作是關鍵
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普遍尷尬就是老師辛苦地教,但是學習氣氛低迷,學生學得辛苦且收獲甚微。同時,經濟在不斷發展,新事物在不斷涌現,原有的教學內容顯然已不適應如今的教學。職業教育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如何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這是每位職業教育者應思考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教師在授課內容上做出調整,使學生對所教授內容產生興趣,從而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火起來,而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必須與時俱進。而要做到這一點,作為為各類企業一線員工培養基地的職業學校必須將企業文化滲入課堂,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從進入學校的那天起就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明白自己畢業后的去向,知道教師授課的內容就是畢業后工作所需要的。
三、崗位定向、建立專班是保障
所謂專班,就是企業在學校設立一個專門的班級,這個班級學習的內容就是學生將來去到該企業工作的內容。筆者通過調查獲知,東莞塘廈理工學校建立了聯想陽光服務專班、用友ERP專班、會計師事務所專班、天新ERP專班、日本電產專班、雷曼SMT專班、精英電腦專班、都市麗人店長專班等。筆者學校在吸取其他學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開設了聯想專班、西可專班、酒店專班、中興專班等,專班辦學的模式已經初顯成效。如此一來,教學內容與企業工作系統直接掛鉤,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時代性,改變了過去繁、難、偏、舊的老問題。我們對課程進行改革、設置時,必須依據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職業需求等,而崗位的定向設置、專班的建立恰好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為課改有效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加強教師交流、研發課程是重點
教師是學校的核心,是課改的策劃者,也是課改的執行者。筆者認為,課改的真正目標是要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所以教師應加強交流,共同研究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即開發課程時是基于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這樣學生才能會完整掌握一套工作體系,這樣才能保證課改的時效性。
學校課程改革的同時,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改變傳統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學習建立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倡導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師多媒體教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等。還可將教師上課的精華部分(如每一個情境設置等)提取并整理成文字,以便開發校本教材。與此同時,職業類學校還應加強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聯系,讓教師多參觀企業,多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以便教師隨時完善教學內容。而課程的改革與設置也離不開學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如筆者學校汽車教學部實行了2+1的管理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在企業實習一年,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課程時要規劃好兩年的教學內容。
總之,課改對中職類學校而言已迫在眉睫,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更新觀念、總結經驗、創新思維,才能走出一條適合中職類學校發展的路子,真正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
(作者單位:河源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