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英語課程為適應信息時代和人才市場的發展要求,要為專業服務,與學生的實際狀況相銜接,要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進一步加強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詞:中職英語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交流工具,在科技發展的今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調研,我國職教英語課程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如何實施職高英語新課改,讓英語這個語言工具更好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服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下面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教育思想、教育原則及教學目標的轉變
職業學校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搖籃,所以要加強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突出崗位性,體現職業性,重視實踐性。將教、學、做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英語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英語實際操練的重要性遠遠大于講述和理解,要由教師為中心變成以學生為中心,英語教學目標可設定為兩方面:升學與就業。英語教育目標的設定應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聽、說等交際技能,根據不同專業的設置,增加與其行業有關的幼教、醫學、服務、計算機、烹飪等專業英語語言的學習,模擬場景,進一步加強與生活的聯系,發揮時效性。
二、課堂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的轉變
1.實施分層次教學
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分層次教學法,在堅持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依據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與興趣的不同,進行不同群體的組合,開展不同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優質教育,得到良好發展。
2.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融入職業實踐中
學校空乘專業的客艙模擬練習會話,要求學生運用標準、職業的服務英語為乘客提供優質化的服務,將學生學到的禮儀、形體等各科課程的知識通過語言這一載體充分運用。酒店專業的學生在星級飯店實習時,可以用流利的英語為客人服務。旅游英語則更能將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展示給國外游客,讓世界了解中國。這些英語實踐拓展了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也為學生就業作好了鋪墊。
3.學分制條件下進行英語課程的模塊教學
學分制在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是制度上的創新,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學生素質、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構建適合學分制改革,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能力發展的校本英語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使英語課程設置更體現基礎性、選擇性和適應性原則。學分制要求教師必須重新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這個計劃要首先保證學生完成基本專業課程后,還有較多的選修余地。其次,教師要有能力搞好課程建設,把學年制下的單位課程有機地與其他課程結合起來。既要突出本課程的重點,又要體現與其他課程的相互聯系,增加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在英語課中使用多媒體課件
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這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容量,使學生的學習發生質的飛躍。
2.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教學
合理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對外語教學具有極大的價值。但網絡學習要以課本為出發點,進行課堂教學的
延伸。
3.現代化教學手段貫穿英語課堂始終
在講解單詞時,將《金山詞霸》《The Oxford Thesaurus》和《動態英語詞典》等電子詞典介紹給學生,學生可以在電腦上隨時查詢單詞。在講解課文時,互聯網能夠提供無限的圖片、信息介紹等資源。強烈的文字、圖像和音響效果,會激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教學
效果。
四、改革英語學業成績評價方案
成績評價可以分成課堂評價和作業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作出描述和確定,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進行專業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積極創新課堂評價模式,重視考評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采用觀測、現場操作、工件操作等評價方式,將課堂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實踐全過程。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中職英語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采用“大平臺”、分層次、活模塊、多接口的開發思路。在不斷研究、探索和實踐中,發掘一套具有職教特色的英語課程體系,是職教每一位外語教師的任務。
(作者單位:沈陽市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