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技工院校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但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且思維比較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動手能力也很強。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在上課時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課前的準備工作
1.鉆研教材,收集相關資料
教師要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不僅要系統地、科學地掌握教材內容,而且要熟知教材內容中所具備的思想性、教育性,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找出講課的重點和難點。
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然后,對教材中滯后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調整、增添或刪減,并及時反映新觀點、新技術,要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恰當的調整,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后,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和方法,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教師還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還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2.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
技工院校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較差,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了解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思維方式、心理特點、個性差異,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才能陶冶情操,啟發覺悟;最終才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應貫穿于教學始終,要動態地掌握其情況。教師在獲得準確的信息之后,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因材施教。在備課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同,還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于采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于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
二、課中的注意事項
老師課前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課件也做得很好,然而一節課下來效果卻不好,課堂氣氛也不活躍。因此,在上課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講課精神飽滿,聲音宏亮、清晰
一是,教師要精神飽滿,充滿自信,還要親切大方。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會使課堂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衣著要得體,舉止要穩重,表情要豐富,要善于用目光和動作與學生交流,豐富的肢體語言在上課時是不能缺少的。三是,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同時講課的聲音要宏亮、清晰,聲調要抑揚頓挫,要有節奏感和感染力。
2.及時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實現,則教師是不可能把課上好的。如何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做有效思考呢?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同時,教師要與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保證授課質量。教師還要善于運用啟發的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自求自得,教師可以講一些與講課內容有關的案例,也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現在大多數教師在上課時都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制作課件時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條理要清晰,字體要適當,要讓全班的同學都能看清楚;其次盡量簡潔,不要過多插入動畫、視頻等。
三、課后的信息反饋
課后的信息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下課后,教師可找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上課的情況,主要了解所講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們是否聽得懂,教學方法學生是否能接受。教師要虛心聽取學生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只有老師講的和學生想的達到一致時,教學效果才是最好的。
總之,技工院校教師要關注、理解和尊重學生,要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做到教學有的放矢。同時,教師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新知識,鉆研新問題,研究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杭州汽車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