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水平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在社會實踐運用中,其重要性體現的越來越充分。中職語文寫作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施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率都偏低。筆者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現實狀態,通過對現狀的思考與分析,從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靈活性考評三個方面,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寫作表達意愿,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真正實現寫作的實踐功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教材處理分層次教學靈活性考評
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堂教學理應成為培養學生扎實的寫作功底的主陣地。然而,現今的中職作文課堂教學卻令人失望和擔憂,學生普遍對寫作課程不感興趣,表現出種種令老師、家長失望的現象。一些學生把寫作文當成負擔,上課打瞌睡,做小動作,隨便講話,吵鬧,抄襲他人作文等,甚至有學生干脆缺課,不交作業。有部分老師把這種現象歸因于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寫作功底較差,對寫作課程興趣偏低。但是,在幾年來的職校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寫作課程之所以越來越不受學生歡迎,甚至受到抵觸,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職校生的寫作功底差絕非關鍵因素。
一、當前傳統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主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1.嚴重脫離社會實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目前浙江省內大多數中職院校使用的中職語文教材來看,其編排的寫作實踐內容基本上是依照普通高中的語文教材,缺少職業學校的特色,嚴重與當前社會實際需要脫離。中職學生在以后就業和工作經常要使用的應用寫作訓練很少涉及。
2.難度過大,教學內容刻板僵化
中職學校的學生擅長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不感興趣。然而,目前通用的中職語文教材,過于強調寫作課程的系統性,仍然遵循以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三大文體為主干的寫作體系,缺乏海報、廣告、招貼等短小、實用、便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文體,忽視了職業教學的實用、夠用原則,其難度與普通高中的大致相同,致使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起來很
吃力。
3.忽視教學對象的接受水平,可操作性不強
中職學校的不少學生對基本的字、詞、句和語法的掌握都不扎實,所以,整齊劃一地要求他們寫出完整的長篇文章,勢必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感和對寫作實踐的挫敗感。另外,現行的語文教材中,雖然安排了大量名家所寫的寫作理論文章供學生閱讀,但篇幅過長,缺乏淺顯易懂的寫作知識的講解,更缺少富有時代感的寫作感悟,以及難度適當和操作性強、梯度漸進的寫作訓練題目。因此,寫作課堂上,教師被迫講得多,學生自愿參與的實踐活動偏少,很多的課堂寫作實踐都是在老師的命令下草草完成,其作品實際上是為湊足字數而寫,沒有血肉、空洞無物。
4.缺乏靈活的、分層次的寫作考評機制
現行的寫作考評仍然參照普通高中的語文教材標準,要求文章符合文體要求、有頭有尾、結構完整,并有嚴格的字數要求。寫作過程也依然遵循“教師命題——學生實踐——教師講評”的傳統模式,很多教師滿足于完成一種文體又一種文體的教學。事實上,經歷過初中寫作實踐的中職學生,早已厭倦這種程式化的寫作教學,因而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中職語文寫作教學改革措施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之所以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效果不明顯,根本原因就是教學內容嚴重脫離社會實際、學生實際。為了使語文寫作課堂鮮活起來,應該遵循人本理念,采用靈活開放的教學內容,大膽推進寫作教學內容和考評機制的創新,快樂且有效地啟動學生創作思維,從而真正實現寫作的實踐功能,切實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1.大膽處理教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表達欲望
根據分析,筆者認為,在中等職業教育的語文寫作課教學中,應大規模地縮小文學性美文的寫作,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未來生活中必須懂得的基本寫作知識為主線,編寫教學內容,增加口語交際,以實用文為主體,輔之以短小的美文片段寫作,增強寫作課程的實用性,適當降低難度。同時,借助于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多種媒體,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寫作興趣點,激發他們的寫作表達欲望,開展自主探索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寫作教學策略,變被動性寫作為自發性寫作,真正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他們持續進行寫作學習與實踐的興趣。
2.全面創新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要注意從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開始,就重視其寫作興趣的培養。教學內容應體現時代性、參與性、互動性和靈活性。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具體做法:
(1)課前五分鐘口語熱身運動。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鐘,為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可以讓學生談論自己的快樂與苦惱、當下熱點的時事新聞等,以口語表達促進寫作實踐,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生活的能力,為良好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
(2)編故事、謎語。在講述完課文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利用學生形象思維活躍的特點,在熱播電視劇或流行的小說作品的內容上,續編故事,引導他們開口講述,提高其確立主題、安排情節、組織語言的能力,也使他們想在課堂上口頭表達的愿望得到滿足。對于部分基礎偏差的班級,可以讓學生編寫漢字謎語,既提高了他們對寫作的興趣,也能加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3)格言、名句仿寫。讓學生以一個重要的詞語為核心,寫作一句話格言、警句,或對已有的名言、名句進行模仿寫作;然后,由學生進行點評;最后,老師總評。篇幅雖然短小,但能鍛煉學生深入挖掘主題的能力、文學鑒賞水平。
3.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力開展層次化、階段性寫作教學
如果所教班級寫作能力偏低,應該舍棄傳統的文體教學寫作,在寫作教學中,適當加強基本字、詞句和基礎語法知識的補充。將寫作課程分解為組詞、造句、片段寫作三個階段,在夯實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力求日有所進,而非揠苗助長,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4.注重參與,構建多元化、靈活性考評機制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中職學校的學生,寫作水平原本就參差不齊,且普遍落后于普通高中。然而,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評價時,普遍存在“一刀切”現象。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去因材施“評”,致使學生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而缺乏動力,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有必要尊重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表現的機會。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文而評”“因人而評”,滿足不同作文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考評方式上,不能“一文定終身”,或把文采、字數等作為重要指標,而應注重學生的寫作參與和多種文體的嘗試,以學生可能會用到的求職信、應聘信、通知、請柬等常用應用文體為評價核心基礎,兼顧美文片段的寫作。
參考文獻:
[1]佘愛民.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應實現四個轉變[J].職業教育研究,2009(01).
[2]祝浩華.職校語文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J].中等職業教育,2008(29).
[3]李政均.在中職作文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J].科學咨詢,2008(08).
[4]盧珊.中職語文應用寫作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作者單位:溫州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