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校語文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技校學生日常文字應用能力差、漢語應用水平亟待提高已是共識,但目前技校語文課程處境尷尬,教學安排日趨萎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語文課程教學本身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語文教育價值不明,教育目標定位不清
在教育改革工學結合的背景下,技校基礎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的理念未能得到實際落實,語文教育的教育價值短期內難以顯現的特殊性,使人們對語文教育的價值產生懷疑,在這種情況下技校語文課程的地位日益尷尬。
技校語文課程目標定位不清。目前技校語文教學沿襲傳統的聽、說、讀、寫,忽略了技校語文課程終極目標的確立,這包括職業教育總體目標的內涵,即以技校學生個體發展因素、社會發展因素以及豐富的人文素養、完善的人格、學生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等確立為終極目標。
2.教學方式簡單,無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據調查,目前技校語文課程教師多采用傳統的講授式單向輸入式課堂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基本被忽略;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僅僅限于知識表層演示。語文教學缺乏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能力開發的意識,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能訓練環節幾乎沒有,導致學生缺乏學以致用的應用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無法滿足技校培養技能型人才在說、寫方面的技能需求。
3.教學內容更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無法適應社會高度信息化的需求
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全球化引領網絡辦公、網絡文學、網絡招聘、網店、網購等新鮮事物的出現,必然也導致東西方、國內外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然而,技校語文教學的信息化轉換不能體現現代信息化社會中語言文字的實用和發展,教材內容更是更新速度緩慢,內容編排也是亟待修改完善;教材中包括多元文化的辨析、職場文學作品等內容的缺失讓技校學生遠離社會尤其是現代職場,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呼喚具有時代特征的創新型技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的重構。
4.教學實踐環節薄弱,無法增強學生語言文字運用
技能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知識加技術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而當前語文課程的實踐環節基本上是在課堂內完成語言文字的分析、描述、辨析以及簡單的寫作等教學活動,課堂外的實踐環節尤其是與企業接軌的實習安排基本上不會關注到語文課教學的“實習”需求,單靠課堂內若有若無,似是而非的“實踐”,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也就根本談不上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5.傳統的評價方法主觀單一,無法激勵教師與學生自我提高
傳統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重視最終的總結性評價,輕視過程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極大地削弱了廣大教師和學生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增強教學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成長,也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技校語文課程結合現代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發展需求,注重人文與技能并重,在兼顧語文課程人文價值的同時,突出語文教育的應用價值成為必然需求。
二、技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構建原則
技校語文課程體系的構建離不開實用性、人文性,應遵循“人文與技能并重”的原則,“人文”重在思想素養和習慣養成,“技能”重在語文的應用。
1.應用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
目前,社會各行業的迅猛發展對技校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除了職場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吃苦耐勞”“團結協作”“職業操守”等紛紛出現在職場的入職要求里。語文課程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獨特性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語文課程體系應能反映人與社會的動態需求;語文課程的建設也應努力通過校企合作、借助與專業課工學一體化的深度交流及時把企業所需的語文運用技能、企業文化、職場文化反映到語文課程體系之中,這對于目前提倡的校企文化融合也是非常有利的。
2.職場指導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職場文化為語文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時代特色素材,這也使得拓展職校語文課程的內涵成為可能,使得提高學生語言活動的參與性、語言文字運用的積極性和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效果成為可能,使得通過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促使學生獲得職業綜合能力的高質量提升成為可能。
3.思考辯析和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原則
在教學方法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建立案例思考辨析與實踐應用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行動導向教學法構成課堂教學的表層,以聽、說、讀、寫、思、辨、行能力的培養構成,加強實踐活動訓練,使學生在提高實際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培養思考辨析能力和職場應用能力,從而達到綜合素質整體提高的教學目標。
4.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原則
主修和選修相結合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滿足不同方向學生的需求。必修課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取一定的語文知識。選修課有助于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職業發展潛能。實行主修和選修相結合原則,也是向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應用為主”的轉變。
三、技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重構探討
綜合技校語文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以及技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構建的“人文與技能并重”原則,技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可由基礎類、寫作類和實踐類三大部分構成。
1.語文基礎類(選修)課程內容
語文基礎類課程包括語言文字運用基本技能以及語文欣賞等。包括書寫(書法)基礎知識、語音(口頭表達一類如語言交流、朗誦、演講等)基礎知識、作品欣賞以及影視類欣賞等。
2.語文寫作類(必修)課程內容
語文寫作類課程包括應用文寫作和其他類型(多為企業宣傳性的)的寫作。語文寫作技能的訓練包括對寫作對象的認知、構思、文字駕馭等,以此達到提高語言文字寫作應用能力的目的。
3.語文實踐類(必修)課程內容
語文實踐類課程包括演講與口才、朗誦與閱讀、表演與展示、交流與溝通等。具體可以通過社團活動(社會實踐)、集體活動、語文課堂下企業活動、創業實踐活動等組織開展。形式比較自由,評價則引入真實性學生評價體系。其設置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環境,將語文學習與學生校內校外的社團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專業實習實訓結合起來,并且還可以進行分層分個體訓練與指導。
就應用文寫作來說,目前,從學校應用文行動導向教學法課題組,就應用文寫作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普及效果來看,應用文寫作最有效的方法是結合職場(模擬公司的運營)來進行。語文實踐類課程能使學生的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語文專業技能評價能力得以系統化、綜合化,從而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論
針對當前技校語文課程存在的現實問題,兼顧人文與技能并重的原則,學校應科學重構適應現代技工教育的語文課程內容體系。而由基礎類、寫作類、實踐類三大部分構成的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將促進技校學生大幅度提升學以致用的應用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解決技能型人才培養說、寫方面技能的欠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該體系的構建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技能,從而更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相互完善,以語文本質屬性為基礎、以基礎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以綜合職業素質培養為目的的技校語文課程內容體系。
(作者單位: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