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教育不同于以理論知識為主、以升學為目的的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社會上以單一技能為主的培訓教育。針對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出科學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計算機技術人才。
一、教學特點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融理論、技能、實訓于一體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在信息社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系統地、正確地建立計算機相關概念和計算機操作技術;熟練地掌握在網絡環境下操作計算機及常用應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備在網上獲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知識的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內容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第一部分為理論知識,包括計算機知識、計算機的歷史、發展和現狀及工作原理等。這一部分教師使用教學課件講授為主,教學場所為教室或者是多媒體教室。第二部分為計算機應用知識,以技能操作為主,授課地點為計算機基礎實驗室,人手一機,教師使用教學軟件采取互動式、情景模擬、案例教學、實訓法等多種形式與方法進行教學。計算機應用知識以學生操作為主,改變了教師講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邊學邊做。
二、教學實施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形式可以采用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在新生入學時,教師進行一次計算機水平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免修這門課程,完全不懂的學生則從頭開始學習,而另一些介于這兩者之間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采用自主學習的辦法,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教學進度有選擇地學習,最后必須參加期末考試。這樣的方法既可以讓學生節約時間,又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興趣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就是一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方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師經常要列舉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應用例子,用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使之產生求知欲望,并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將知識點一環扣一環地講解。這樣,一些零碎的知識點在案例中變得相互聯系而易于掌握。比如在學習WORD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從整體上去了解WORD這一應用軟件的功能。面對不同設計風格的作品,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
2.任務驅動式教學
根據計算機應用教育的特點和人們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從具體到抽象采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2000時,教師可以把以前學生做過的優秀作品演示給大家看,并提出問題,如怎樣插入圖片,設置動畫效果等。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以明確任務、初步嘗試、完成任務、技能形成、拓展任務等幾個階段去學習,再加上教師適當的情感溝通以及興趣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就都會相應完成不同層次的任務。
3.分層次教學
中職學校的學生,個體差異比較大,他們在基礎知識、接受和理解能力、邏輯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教師平時采用的教學方式是面向全班學生,缺乏培優輔差。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層次劃分,在備課中多下工夫,要充分考慮哪些知識是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識能使差生取得較大進步,哪些知識能充分挖掘優秀學生的潛能,然后,還要注重對優生的引導和對差生的輔導。
4.互動式教學
教師可以適當采用以教師講課為主,并輔以學生上臺講解的方式。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互相輔導,師生共同研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聽講,變成主動聽講,從而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考核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實踐和應用。單獨的筆試考核并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上機考核則主要側重于考查學生對軟件或程序實際操作的掌握情況,有利于促進學生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教學課程增設上機考核已是大勢所趨。該課程應采用上機考核或筆試加機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這樣才能全面反映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
綜上所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做到靈活多變,不斷創新,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即墨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