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課堂上,有的教師上課生機勃勃,氣氛活躍,老師有聲有色,學生表現積極,氣氛和效果俱佳;而有的教師上課枯燥無味,像是唱起了催眠曲,學生睡意濃濃,無精打采,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師沒有激起學生的興奮點。經過實驗,筆者發現,教師在安排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科學合理地設計和運用游戲能活躍課堂氣氛,能刺激學生的興奮點。
一、游戲在導入新課時的運用
職校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教師可以想辦法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吸引學生,讓學生立刻進入狀態。趣味的東西就像是“開胃劑”一樣,使學生胃口大開。如:在講Holiday and Festival 這一單元時,筆者準備了這樣的游戲:
游戲一:猜謎語,送禮品。
游戲目的:引起注意,擴大視野,導入新課。
游戲步驟:第一,老師展示一些有關節、假日圖片,還可以配上美妙的音樂。第二,讓學生猜圖片上所反映的是什么節日,是哪個國家的?第三,學生回答正確,給予能象征該節日特點的禮品。
二、游戲在單詞教學中的運用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單詞的學習與記憶對于學生來說是“老大難”,而對新單詞的有效學習和掌握是學生順利進入課文學習或文章閱讀的重要保證之一。在單詞的教學與記憶中,教師如能引入一些趣味游戲,便能增加學生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選取兩種在平時的單詞教學中所設計的游戲:
游戲二:英漢互說。
游戲目的:單詞的讀音以及中文意思的掌握,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游戲步驟:第一,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推選一名學生。第二,隨手在黑板上寫出一些所學的生詞的中文或英文,要求學生見到中文說出英文,見到英文說出中文。該同學說不出時,可由本組其他同學補充。第三,哪組說得多哪組勝出。
游戲三:我做你說。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的表現欲,表演才能,同學間的默契配合。
游戲步驟:第一,讓兩位學生上臺表演,一位學生做動作,另一位學生根據動作、表情說出所學的英語單詞或短語。第二,老師事先把卡片準備好,在每張卡片上寫出一些英語單詞或短語,給做動作的同學看清楚,然后叫他做出動作。第三,另外一名學生看到動作后馬上說出與之相符的單詞或短語。
三、游戲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口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讀單詞—閱讀文章—回答問題。筆者認為,口語教學不是機械的訓練,而應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的操練,它要求練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交流表達。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些趣味性很強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
游戲四:道聽途說。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游戲步驟:第一,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要求一、三、五、七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耳朵用雙手捂好。第二,二、四、六、八小組的同學仔細聽老師講述一個故事。第三,二、四、六、八小組的同學把聽到的故事向同座的同學講出來。第四,老師叫幾位學生,把從同學那里聽到的故事復述出來,表現突出的同學將得到一份禮品。
游戲五:共同分享。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游戲步驟:第一,根據班里的人數,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第二,老師發給每個小組的各個成員不相同的材料。第三,學生閱讀自己的材料,然后和同組學生分享。第四,每組推選一名同學上臺,根據實際情況向全班同學描述。
四、游戲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我國傳統的語法教學在手段上明顯表現出單一的特點,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大量的語法內容,導致學生氣氛沉悶。筆者認為,教師不應墨守陳規只用老方法,而應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學具體需要,用輕松的方式把鞏固性練習開展起來。課堂游戲可以與講授和練習有機的結合起來,既保留知識性和實用性特點,也使交流性和趣味性得到加強,學生能真正做到勤學、樂學、善學。大家知道英語中的八種基本時態的構成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筆者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張表格,把時態的構成寫進表格中,然后評出最佳創作獎。學生在精心設計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枯燥的語法知識記了下來。再比如:復習數詞時,筆者就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游戲:
游戲六:報數。
游戲目的:掌握數詞的讀音,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
游戲步驟:按照基數詞順序進行報數,當學生遇到能被5整除的數字時就說:“Bingo”,如果沒有及時的答出,游戲終止,沒有答出的學生要唱一首歌或講一個故事。
注意事項: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生讀數字時,既要大聲,又要清晰,老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游戲。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于興趣。”這句話道出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并伴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內部動機。濃厚的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綜上所述,課堂游戲的妙用在課堂上無不成為培養學生興趣的最佳藥劑。從教學實踐看,課堂游戲合理開展具有以下意義:
1.有利于教師角色的轉變,創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合理的課堂游戲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由傳統的“一言堂”表演者轉變為集“導演者”“參與者”和“監督者”為一身的新型教育者。在活動中,老師沒有了居高臨下的威嚴,有的只是活動中的參與者,學生中的知心朋友,知識困難方面的解鈴人。
2.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從理論上講,這違背了“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原則。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欲、表現欲、創造欲和成就感。課堂游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參與者和學習者”。他不僅能使教師面對學生全體,更重要的是能讓教師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
3.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設計課堂游戲而聞名的美國人Clark Abt曾提出:“課堂游戲最明顯的優勢就在于它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教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毫不相干而表現得無精打采或坐立不安,這時課堂游戲會讓學生原來感到枯燥的東西有趣起來。”這種趣味性的基礎就是把語言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經歷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從而得到身心快樂,使學生在在愉悅的環境中獲取知識與能力。
4.有利于樹立自信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在外語教學的活動中,部分學生因開口能力差而缺乏信心,因缺乏信心從而進一步導致學習興趣減弱,最終產生厭學情緒。從心理學分析看,問題的產生往往源于學生在單人回答問題時擔心出差錯受到老師的指責和同學們的嘲笑,而不敢嘗試語言學習中的冒險。教師對上課大膽開口進行表達和交流的同學,以小物品進行獎勵,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大膽實踐,體驗成功,激發興趣,讓他們將努力—成功—愉悅聯系起來,促進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
課堂游戲教學并不是解決一切課堂教學問題的萬能手段。在設計和開展課堂游戲時必須注意:娛樂性與課堂內容相結合;游戲進行時間與教學進度相結合。只有根據教學材料、教學內容、教學科目、教學對象的不同科學地、適宜地、巧妙地安排課堂游戲,才會收到理想的課堂效果。
(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