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學校組織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把班級培養成蓬勃向上、學風優良的集體,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適應社會發展的一代新人。
一、樹立良好班風是建立優秀班集體的前提
眾所周知,技工學校的生源復雜,文化基礎薄弱,綜合素質較低,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但是,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筆者,他們的智商并不比別人低,而是在讀書學習時精力過于分散,沒有確立人生的基本奮斗目標,抱著“得過且過”的人生態度,飽食終日。因此,筆者把塑造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為班級成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視為自己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務。在新生入校的第一次班會上,筆者就向他們明確地提出了班級奮斗目標,即爭當優秀班級,在學習、紀律、衛生、集體活動等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同時,筆者也向學生提出了他們的個人奮斗目標,即“人人爭當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明確了目標,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引導、督促和具體落實,良好的班風、學風會就順理成章地形成。
二、尊重、關心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1.尊重學生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
技校學生,年齡均在18歲左右,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內心世界極為豐富,思想比較活躍,也渴望成才,渴望畢業后能出人頭地。然而,特定的年齡特征又使他們表現出思想不成熟,情緒偏激,易沖動,逆反心理較強等問題。這些都決定了其內心是極具能量的世界、充滿矛盾的世界。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筆者在與他們交流時,放下架子,細語慢談,平等交流。筆者非常注重談話的方式,找準切入點,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當學生犯了錯誤,筆者則用尊重、寬容的心態把握談話藝術,循循善誘,中肯、真誠地提出批評和幫助,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老師不是在“訓”他,而是在真心幫助他,從而打開他心靈的窗戶,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效果非常好。
2.關心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
教育心理學表明,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師生關系為基礎的。熱愛和關心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離開了關愛,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因此,教育不能沒有關愛,就像魚兒不能沒有水一樣。當學生意識到班主任是真心關心幫助他,即使是嚴厲的批評,學生也會樂意接受。在實際工作中,筆者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思想動態,時刻把學生的冷暖掛在心上。關心學生,使筆者和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整個班級自然成了一個團結的大家庭,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發了出來。
三、當學生的表率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助推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者,必須品德高尚、敢于擔當。同時,知識豐富、專業能力強的班主任,往往更會受到學生的信賴和敬佩,也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筆者時刻注意從自身做起,運用自身形象激勵法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遵守的,自己率先垂范。
四、特殊的教育方式是帶好班級的“信用證”
1.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更能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積極感受”,“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因此,教師要多翹起大拇指來表揚、贊賞、鼓勵學生,少用食指來指責、批評、埋怨學生。賞識教育一定要注意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在細微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特別是“問題學生”,更要發掘其閃光點。教師的表揚,可以使他們獲得積極感受,從而增強自信。當學生將自信變成其面對人生的習慣性態度時,將受益終生。
2.感恩教育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用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供子女讀書,子女能不感恩父母嗎?老師們苦口婆心,用盡心思教育學生,學生能不感恩老師嗎?學校盡一切可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能不感恩學校嗎?所以,必須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學校。
3.規則教育
首先,建立德育檔案。按照學校規定“德育成績不滿60分的學生不準畢業”,筆者給每個學生建立德育檔案,制定一系列加減分數的標準,如曠課一節扣5分,公寓及環境衛生得優秀者加5分等,并列表上墻,使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其次,對于無故曠課、逃課等現象,恩威并施,首先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學生;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必須按照學校規章制度嚴肅處理。
(作者單位:泰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