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航空、汽車、電器及壓力容器等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不斷壯大,對鈑金工、鉚工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當前全國開設鈑金專業的高職院校很少,鈑金成形專業的課程及教材建設比較滯后。結合筆者學校“工廠化辦學,辦工廠化大學”的辦學理念,對鈑金成形專業課程進行整合,以滿足企業用人需求,這對高職鈑金成形專業有效建設和長期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專業定位
高職鈑金成形專業培養的是面向裝備制造業,以區域經濟發展為依托,能夠從事鈑金加工操作(包括放樣、劃線、下料、加工、裝配等工種),并可以從事與鈑金成形專業相關的生產經營、產品質量檢驗、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崗位工作的一線技術及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根據企業專業需求和專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來確立該專業的核心崗位(鈑金件的設計、鉚工)和相關崗位(車間管理、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繼而通過所確定的崗位來構建該專業的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確定該專業的職業基礎課程、職業技術課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確定適合職業能力培養方式的課程評價方式。
二、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
對于就業者或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20世紀70年代,德國社會教育學家梅騰斯提出了關鍵能力的概念并最終把職業能力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能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采取一系列職業教育改革措施,最終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職業核心能力國家標準體系和較為成熟的核心能力開發模式。美國勞工部在關于2000年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勞動者應具備5種關鍵能力。澳大利亞國家培訓部認為,關鍵能力是指有效地參與正在出現的工作形式和工作組織所必須的能力,是在工作情境中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原主任陳宇提出包括三個層次的職業能力概念。這三個層次是: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我國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的姜大源研究員認為:職業能力在縱向層次上可分為基本生存能力(專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關鍵能力)兩個部分;在橫向結構上可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個部分。

三、課程體系建設
筆者學校的辦學思路是“工廠化辦學,辦工廠化大學”;課程體系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提高專業技能,注重專業能力;在實踐動手操作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利用項目化教學,分組完成任務,以提高學生交流與協商及職業道德的社會能力,從而滿足企業需求。據此,對課程體系和教學進行改革,使課程體系模塊化,通過課程模式的改革來擺脫傳統課程模式的束縛,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服從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符合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方法適合課程教學內容需要,因材施教,課程教學手段服務課程教學方法,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凸顯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圖1所示為鈑金成形的核心課程設置圖。為了達到該專業的職業能力,按照職業能力要求,核心課程設置了機械制圖和工程材料兩門職業基礎課,為后續學習職業技能課程做基礎;設置了鈑金加工技術、鈑金連接技術、鈑金備料工藝、鈑金放樣CAD等職業技術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基本具備鈑金工操作所需的理論知識;設置了鈑金加工實訓、鈑金連接實訓、鈑金備料實訓、鈑金放樣實訓等職業技能實訓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訓練,學生基本具備了鈑金工的動手操作能力。
圖1核心課程設置圖
四、結論
本文從職業能力出發,對鈑金成形專業定位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對該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了合理設置。
(作者單位:傘晶超、姬彥巧,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顧園,沈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