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積累和運用(30分)
1.閱讀下面語段,回答(1)~(2)題。(4分)
宜賓已東有一條南廣河,它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如果說長江是人體的主動脈的話,那么,這南廣河充其量也只是一根小小的毛細血管了。南廣河沒有金沙江那樣磅礴的氣勢,但金沙江也難德有南廣河如此安yì的情懷。南廣河像xián靜的少女,邁著輕盈的步子,向長江走來。
⑴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文中加點字注音。(2分)
動脈( ) 磅礴( )
安yì( ) xián靜( )
⑵文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2分)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橫線上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2分)
①溫馨的家庭,美麗的校園都因___________而讓你倍感親切。
②臉上雖然___________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③老城的山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 也睡著。
④請 文化,有多少城市可以重來。
A.和睦 出現 安靜 珍藏 B.和諧 刻著 安適 珍愛
C.和順 堆著 安祥 珍重 D.和藹 寫著 安穩 珍視
3.修改下列病句。(4分)
①從他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誰也不會否認,有成就的專家學者不是勤奮學習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在下面語句的橫線上寫一句話,與前面的句子構成排比。(2分)
你有沒有想過:流淚也是一種幸福,因為還有事情值得你流淚;被嫉妒也是一種幸福,因為你有地方值得別人嫉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閱讀填空。(3分)
《童年》是 ___________(作者)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是___________和《我的大學》。小說講述___________(主人公)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表現了俄羅斯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6. 下面是我國新疆電視臺和黑龍江電視臺的兩個圖標,請你從這兩個圖標中任選一個作簡要的品評。要求語言通順,運用兩種以上(含兩種)修辭手法,不少于40字。(4分)
圖1:新疆電視臺 圖2:黑龍江電視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詩文填空。(11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⑵乘風破浪會有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難》)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⑷入則無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恒亡。(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見歡》)
⑺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⑻現在人們常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⑼杜甫《登樓》中“錦江春色來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以浩大氣勢描繪祖國山河壯美,表達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⑽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
二、閱讀(滿分60分)
(一)閱讀甲、乙兩選文,回答8~10題。(10分)
【甲】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泵夏敢缘稊嗥淇?。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廝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乙】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為賈人①炫賣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③,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彼炀?。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④。
《鄒孟軻母》(節選)
〖注〗①賈人:商人。②炫賣:叫賣。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④漸化:逐漸濡染。
8.解釋下列加線的字。(4分)
⑴乃去,舍市傍( ) ⑵及孟子長( )
⑶孟母方績( ) ⑷孟母以刀斷其織( )
9.翻譯下面語句。(4分)
⑴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
⑵復徙舍學宮之旁
10.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這兩則故事的主要內容。(2分)
(二)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11~15題。(20分)
紀伯倫鄙視自己
何誠斌
“曾有七次我鄙視了自己的靈魂: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而謙讓的時候;第二次是我看見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時候;第三次是讓她選擇難易,而她選了易的時候;第四次是她做錯了事,卻安慰自己說別人也同樣做錯了事;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軟弱,而把她的忍受稱為堅強;第六次是當她輕蔑一個丑惡的容顏的時候,卻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之一;第七次是當她唱一首頌歌的時候,自己相信這是一種美德?!?/p>
享譽世界文壇的大詩人、藝術家紀伯倫當年寫下這段文字時,他做了一下深呼吸,靈魂再一次得到了自我清潔。
母親因癌癥死于美國,紀伯倫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他說:“人類唇上最美好的呼喚就是‘我的母親’!”后來,他在《折斷的翅膀》中寫道:“誰失去了母親,誰就失去了讓他倚偎的懷抱、向他祝福的手和顧眷他的眼睛?!蹦赣H是他靈魂洗禮的第一人。他的成長,母親的慈懷與教導,在他的心靈里深埋下“愛與美”的種子。他關注人性、思考人生,發現人類的沖突,大多是強權對人性的踐踏,扭曲了一張張靈魂,人們缺乏自我檢討的意識與勇氣。父親被嫉妒者告發,身陷囹圄,家產耗盡;紀伯倫與母親兄妹一起被迫離開祖國,遠涉重洋到美國波士頓謀生。從東方到西方,紀伯倫對人性的比照,更具廣度,對靈魂的拷問也更具深度。24歲那年,紀伯倫發表短篇小說集《叛逆的靈魂》,可他人性再次受到了權力的強壓,土耳其政府宣布這部書是“危險的、叛逆的、毒害青年的”,并在貝魯特中心廣場當眾焚燒此書,而且給紀伯倫定下叛逆分子的罪名。
第二年,紀伯倫只身來到巴黎,住在一間潮濕的畫室里,艱難度日。他不愿沉淪,來到了法國巴黎藝術學院,想在這里有所發展。他受到羅丹、奧金·卡萊爾在19世紀建立起來的象征主義畫派的影響,開始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不久他結識了神秘派畫家布倫諾,兩人一見如故,十分談得來,成了好朋友,他們投身于當時流行的商業性立體藝術。紀伯倫在完成一部作品后,與布倫諾交流起來,朋友提出了中肯的批評,紀伯倫卻吼叫起來:“你說得毫無道理,你的素養值得懷疑!”布倫諾張大了嘴巴,不知道說什么好,轉過身來離開了紀伯倫。就這樣,一時的自負高傲損害了友誼,紀伯倫痛悔不已,“我是烈火,我也是枯枝,一部分的我消耗了另一部分的我”?!耙粋€偉大的人應有兩顆心:一顆心在流血,另一顆心在寬容。”他去找布倫諾,遞給他一根上好的雪茄,說:“布倫諾,你能原諒一個靈魂渺小的人嗎?”布倫諾笑了笑:“你不是說過‘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覺之中頌揚了我’?權當我嫉妒你好了?!薄安唬銢]有嫉妒我,你是真心在幫我。你不是也說過‘一場爭論可以是兩個心思之間的捷徑’?”布倫諾回答:“那不是爭論,是謾罵。”紀伯倫無語,他感到自己嚴重傷害了朋友的尊嚴,他鄙視自己,作深刻的靈魂的檢討,以祈求朋友的原諒。
紀伯倫的散文優美,哲思飛揚,然而真正打動人的是他“鄙視自己”、對靈魂進行自我解剖的自省精神,他希望人們擺脫“動物性”,抵御“不人性”,維護“人性”,呼喚“神性”,從而使生命能在宇宙的“大生命”中尋求擴大,臻于完美、至善。他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親?!?/p>
詩人去世后,靈柩運回祖國黎巴嫩,葬于北部的貝什里紀念館旁的山洞里。洞口旁的雪松木板上,鐫刻著詩人為自己寫下的墓志銘:“我就站在你的身邊,像你一樣地活著。把眼睛閉上,目視你的內心,然后轉過臉,我的身體與你同在?!痹娙松鷷r“鄙視自己”,死后他卻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
(選自2009年8月24日《青年文摘》)
11.讀了上文之后,請你說說“紀伯倫鄙視自己”中“鄙視”一詞的含義是什么?(4分)
12.在紀伯倫看來,人類的沖突大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為什么要離開祖國,遠涉重洋到美國波士頓謀生?(4分)
13.紀伯倫的母親對紀伯倫一生有什么影響?他又寫過哪些贊美母親的詩句?(4分)
14.布倫諾對紀伯倫的批評是否合理,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紀伯倫為什么鄙視自己?(4分)
15.讀了全文之后,說說你從紀伯倫鄙視自己中得到什么啟示?(4分)
(三)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16~19題。(15分)
南京云錦
①南京云錦,是以彩絲織成的色彩絢麗、花紋繁盛和技藝精湛的高級絲織品。它在絲綢多姿多彩的品類里獨放奇彩,是至善至美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之一。
②云錦的產生和發展與南京這座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南京絲織業發端于三國時期,因為建業(今南京)當時是吳國的都城。東晉末,劉裕北伐大獲全勝,將長安的織錦工匠帶到了當時的手工業發展中心建康(今南京),并且設立了專門管理機構“錦署”來組織生產,這是云錦品種產生的標志。清代在商業經濟空前繁榮的南京設“江寧織造署”,直接由朝廷管理絲綢生產,滿足御用和官用綢緞的需求,所以云錦生產極具規模。
③云錦工藝獨特,只能用老式的提花木機織造,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兩個人一天只能生產幾厘米,而且這種工藝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如果要織一幅78厘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面上就有14000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000根線上穿梭,從確立絲線的經緯線到最后織造,整個過程如同電腦編程一樣復雜而艱難。
④云錦主要特點是繡品逐花異色,即花卉的色彩會隨著觀察角度而變化。其次,由于大量是宮廷用品,所以云錦的織造往往用料嚴格考究,以至不惜制造工本;織造工藝則精益求精到絕對一絲不茍,力求十全十美的地步。云錦喜用金絲、銀線直至各種鳥獸羽毛絨毛來織造,如在皇家繡品上的綠色是織入孔雀羽毛的。
⑤南京云錦具有中國傳統的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蘊。無論是皇袍上的正座團龍、祥禽瑞獸、如意云霞,還是普通衣料上的飛禽走獸、花卉樹木,無一例外。它們或“象形”,或“諧音”,或“寓意”,或“比況”,都寄托了深刻的含義。如“一品(鷺鷥)當朝”、“雙喜(喜鵲)臨門”、“歲寒三友”、“四君子”、“五福”、“三星高照”(由壽星老人、鹿、蝙蝠、蟠桃圖案組成),“富貴平安”(由花瓶、牡丹花、蘋果組合圖案),都表達了中國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題,表達了人們的幸福祈求與熱情向往。
(依據王寶林《云錦的文化表現形式及其功能》一文改編)
16.對第③段畫線句子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本句表明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
B.兩個人一天只能生產幾厘米,與這句話表述的內容也有關系。
C.由此可以理解云錦的織造復雜而艱難。
D.這是云錦永遠不能用電腦控制機器來織造的原因。
17.下列對本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的結構方式是“總——分——總”。
B.第③④段畫線句表明這兩段都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C.文章的說明對象是南京云錦。
D.文章說明順序是空間順序。
18.云錦的命運與南京的發展相關,表現在:(1)三國時,____,所以南京絲織業開始產生。(2)東晉末年,南京是手工業發展的中心,所以____。(3)清代南京商業經濟空前繁榮,所以____。(3分)
19.依據文章內容,逐條概括云錦的特點。(6分)
(四)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20~24題。(15分)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①“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③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觀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④我們對于傳說的話,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是盲從,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⑥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不經過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畫風,都是這樣產生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20. “我們信它”的“它”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的“這”的含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文中“虛妄的學說”具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它們“虛妄”,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文中所說的,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指出第④段和第⑤段各用了什么論證方法?(4分)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何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仔細默讀本文,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滿分60分)
請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文。
(一)題目:我最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深秋再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許是失敗,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其實,生活有時就像逆水行舟,它需要我們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不舍。有時,只需要我們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請以“再走一步”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選擇(一),請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選擇(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2. 文體不限,字數不少于600字。(如果寫詩歌,不少于20行)
3.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書寫優美,字跡工整,卷面整潔。(達到此項要求,評分時可酌情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