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指導學生設計自我管理的目標,樹立自我管理的意識,構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平臺和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關鍵詞:自我管理 能力 培養
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能夠掌握從事某種社會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如何緊密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作用,是新時期職業學校學生管理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學生圍繞教育培養目標,根據社會發展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群體的特點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多處在由少年向青年的過渡階段,獨立意識增強,喜歡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容易接受新思想及新觀念,喜歡自己的能力和個性,有向往獨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學習熱情低和學習能力較差,責任感淡漠,法律意識、組織觀念不強,缺乏理想和自我管理意識,控制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弱等缺點。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學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在沒有外界約束監督的情況下,部分學生會因為目標的缺失而無所適從。學校應創設條件,在發揮學校管理主導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 指導學生設計自我管理的目標,樹立自我管理的意識,構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平臺和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1.開展目標教育,樹立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是學生實現自我管理的關鍵。開展目標教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科學地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才能使自我管理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我們在全校范圍內推行榮譽申報制度,針對班級和個人,推出標兵班委、文明守紀團隊等集體榮譽和學習標兵、進步學生等個人榮譽稱號。在學期開始,教師指導班級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我管理的內容,確定班級和個人的奮斗目標,制定管理方案,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動力。通過方案的自我協調,達到自我管理的目標,從而使外在約束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追求與自我提高,從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
2.構建“個人、班級、學校”三級自我管理平臺
(1)學生個體的自我管理。學生個體的自我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模式。學生根據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差異,申報學習標兵、勞動模范、進步學生等個人榮譽稱號,確定學期個人奮斗目標。在教室內設置榮譽臺,激勵學生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在期末通過個人評價和學校審核后,給達到目標的個人頒發證書。以此為平臺,讓學生設立個人學期道德修養和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和進步的動力,使學生思想品德得到健康發展,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自我調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2)班級的自我管理。班級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基層組織,也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載體。班級的自我管理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引導班級成員根據情況申報標兵班委、優秀團隊、文明守紀團隊等多項集體榮譽,建立班級目標管理責任制,班級成員以班級總體目標為依據,制定各自的目標和實施計劃。通過對班級多層次多系列的目標進行管理,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擴大學生自我管理范圍。實行班干輪任制、“公司制”班級管理等管理模式,為每位學生創造參與管理和實踐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學校學生團體的自我管理。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群眾性組織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會參與學校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及學校活動的策劃、組織,對班級的自我管理進行指導、監督和定期的檢查,在這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活動中,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臺,使學生從中找到展示自我的空間,通過活動的策劃宣傳、組織開展和總結回顧,實現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3.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增強學生自我管理的內驅力
建立“學生—班級—學生會—督察”的多層次的學生監督、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各班級和個人的學習、生活、學風建設等進行監督考核,及時反饋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對優秀團隊和個人進行獎勵,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實現讓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秀霞.淺談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職業,2010(24).
[2]毛建梁.高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7(26).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