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媒體技術的出現使網絡媒體同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之間出現了既競爭又合作的新局面。本文以“流媒體”為主線,介紹了流媒體技術及其主要特點和流媒體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情況,并提出了“流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流媒體技術 互聯網 廣播電視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等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強,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廣播電視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網絡廣播電視以其方便、快捷及信息量大的特點受到年輕人的普遍追捧,國內各大廣播電視臺也開始重視將其自身視頻資源優勢同互聯網優勢相結合,推出了自己的音視頻資源網站,并嘗試在互聯網上提供網絡視頻點播及廣播服務,向廣大觀眾提供海量音視頻信息,擴大了受眾群體,引起了業界的強烈反響。本文從流媒體技術特點、流媒體傳輸以及流媒體發展等方面,探討流媒體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及未來方向。
二、流媒體的主要特點
流媒體是指將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經過采用特殊的壓縮算法分成一個個壓縮包,由音視頻服務器向用戶計算機傳送的一種信息傳輸方式。采用流媒體信息傳輸方式傳輸音視頻信息時,用戶不必像傳統的非流式傳輸播放方式那樣等到整個文件全部下載完畢才能看到其內容,而是只需經過幾秒或幾十秒的啟動延時即可在用戶計算機上通過相應的播放器對壓縮的音頻或視頻等流式媒體文件進行播放,在播放過程中,文件剩余的部分將繼續從服務器端繼續下載,邊下載邊播放,直至播放完畢。
流媒體技術起源于美國。1995年,美國的progressive net works公司推出了基于C/S架構的音頻接受系統real audio,隨后不久,微軟和蘋果相繼加入該領域,促使流媒體技術在短短的時間里出現了飛躍性的發展,成為互聯網應用的主流。與傳統廣播相比,基于流媒體技術的網上廣播電視具有很多優勢,集中體現在一下方面。
1.用戶由被動變主動
基于流媒體的廣播電視使用戶由被動變主動,使得聽眾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檢索節目,調整觀看過程和進度,突破了傳統廣播電視被動接收的模式,使用戶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2.傳播范圍廣,傳播信息豐富
流媒體廣播電視節目不受傳統廣播覆蓋范圍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廣大的地理空間,進行全球化傳播,同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一樣,可以傳播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傳輸的信息內容十分豐富。
3.有利于版權保護
由于流媒體文件沒有在客戶端保存,因此十分有利于節目的版權保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節目的版權保護問題。
4.可實現經營模式的轉變
傳統廣播電視臺主要收入來源為廣告業務收入,而流媒體技術使廣播電視臺可以建立起自己專業的節目資源庫,將付費收聽節目作為廣播電視臺的一項新的業務收入來源,實現基于流媒體的全新的經營模式。
5.移動性和便捷性
近年來,基于3G的無線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流媒體技術可以被用到無線終端設備上,隨著3G接入帶寬率的提高,流媒體技術的應用已逐步擴充到3G用戶,使流媒體有了移動性和便攜性的特點,更加方便廣播電視受眾。
三、流媒體系統構架
1.流媒體系統構架
流媒體文件經過特殊編碼并通過Internet 進行傳輸,實現邊下載邊播放,其系統構架一般由流媒體服務器、節目制作系統、業務管理系統、用戶終端等組成。其中,流媒體服務器負責響應用戶的請求,與用戶端媒體播放器建立連接,并將多媒體流傳送給客戶端,它是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除要求要有良好的傳輸能力、支持多種媒體格式外,還要求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可伸縮性,具有較強的數據讀寫能力和良好的系統管理功能。流媒體服務器前端可配置Web服務器作為用戶門戶,負責將用戶請求轉發給流媒體服務器;節目制作系統負責對節目源進行處理,壓縮成特定的媒體格式,利用媒體采集設備對實時流進行格式轉換,并將其傳輸到流媒體服務器上;業務管理系統負責對應用提供商、內容提供商和廣告商的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對用戶進行認證管理,為用戶提供定制服務,實現管理計費;用戶終端安裝有流媒體播放器,負責接收從流媒體服務器傳輸過來的媒體流,并對其進行解碼。除上述四個部分外,廣播網絡流媒體系統中通常還應配備有媒體內容自動檢索系統和數字版權加密系統等,前者為用戶提供節目檢索,后者用于對用戶數據及內容進行加密和版權保護。
2.流媒體傳輸過程
流媒體控制信息的傳輸一般采用HTTP/TCP協議來完成,實時音視頻數據則采用RTP/UDP協議來完成。其傳輸過程為:用戶選擇某一流媒體服務后,Web瀏覽器與Web服務器之間即開始通過HTTP/TCP協議交換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傳輸的實時數據從原始信息中檢索出來;而后,用戶端上的Web瀏覽器啟動A/VHelper程序,使用HTTP從Web服務器檢索相關參數并對Helper程序進行初始化。A/VHelper程序及A/V服務器運行實時流控制協議(RTSP),以交換A/V傳輸所需的控制信息,A/V服務器通過RTP/UDP協議將A/V數據傳輸給A/V客戶程序,一旦A/V數據抵達客戶端,A/V客戶程序即可播放輸出。同CD播放機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播放、快進、快倒、暫停及錄制等操縱命令。
四、流媒體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
互聯網及流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網絡廣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動力和堅實的技術基礎。從1995年美國ABC廣播網開始利用互聯網進行全球播音到1999年初止,世界各國建起的網絡廣播電臺達1500多家;從1996年12月15日我國廣東珠江經濟廣播電臺推動廣播電臺上網開始,到2000年5月底,我國的網絡廣播已經達到100多家。荷蘭電臺的節目總監馬克思說:“現在有超過6000個電臺在互聯網上發布各種形式的流式音頻。”
在流媒體視頻廣播方面,早在2001年,英國BBC廣播公司就成功將流媒體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事業,2001年3月,BBC首次實現了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網上直播采訪。在BBC的網站上,網民可以瀏覽此次采訪的全部內容,包括普京先生的所有講話和向他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通過網上直播,全世界公眾都獲得了向普京總統提問的機會,BBC的網上直播采訪獲得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在我國,1994年12月香港電臺率先進行“香港電臺聯網版”的網上實驗服務,1995年9月17日上午7時起,香港電臺運用同步直播通過互聯網向全球直播電臺選舉新聞和節目,成為世界上首個應用同步直播科技手段進行36小時直播的電臺。1998年12月26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也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網上流媒體服務,提供華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等共九種語言的廣播節目。
2009年12月28日,中國網絡電視臺開播,隨后不久,浙江衛視“新藍網”、湖南衛視“芒果TV”、安徽網絡電視相繼亮相;2010年,國家廣電總局批復成立了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濟南、深圳、青島、武漢、大連、蘇州等19家城市媒體聯合在一起,組成了強大的網絡電視聯盟,開始探索從傳統電視媒體到網絡傳播的嶄新變革。
除IP電視、有線網電視、衛星電視、地面廣播電視之外,近年來,移動流媒體業務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移動流媒體業務平臺基于移動互聯網,為用戶提供視頻直播、點播、下載業務。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經過數年的發展不僅初具規模,而且已經成功服務于北京奧運,保證了奧運會期間 “隨時隨地看奧運”。為了實現CMMB與TD-SCDMA的共贏和發展,國家主管部門還要求CMMB與TD-SCDMA移動通信技術進行融合,廣電總局下屬的中廣衛星移動廣播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正式簽署了CMMB與TD-SCDMA的排他性合作協議,使中國廣播和通信領域的兩項有代表性的自主創新技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全國的300余個地級市已完成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全國各主要城市已實現TD-SCDMA網絡覆蓋。所有“兩網”同步覆蓋區域內的數億用戶都可以享受到相應的服務。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體驗到移動流媒體的便捷和無窮魅力。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是國內較早開通網絡流媒體電視節目的廣播電視臺之一,2005年4月29日,海南廣播電視臺網絡電視“視聽海南”正式開通。域名“視聽海南”的海南廣播電視臺網絡電視由海南廣播電視臺與海南省電信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專門提供海南廣播電視臺各套廣播、電視節目的實時直播和隨時點播。海南廣播電視臺還與中國聯通海南分公司合作開發了移動流媒體業務,用戶可以在手機上收看視頻直播和視頻點播節目。
五、結語
流媒體自身具備的優勢決定了這項技術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短期內它還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但廣播電視媒體要想在“流媒體時代”下生存并得到不斷發展,就必須與網絡媒體進行正確有效的整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廣播電視事業只有發揮自身潛在優勢,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發展模式與目標,適應網絡媒體出現后的新媒體競爭格局,借助流媒體技術發展的新契機,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軍,馮開江.流媒體服務-廣電網絡業務的新熱點[J].有線電視技術,2004(15).
[2]秩名.新媒體時代助力傳統電視媒體發展[EB-OL]. http://www.me360.net/news-guanggao/11298.html, 2012-10-23.
[3]崔越,彭俊仿.三網融合流媒體技術應用探討[J].通信管理與技術,2010(6).
(作者單位:海南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