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就業質量,是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辦學水平、辦學效益的直接體現,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意義重大。就業能力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學校以及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實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高職學生 就業能力
一、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及問題
就業能力的概念正式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最初關注的是自然失業者和結構性失業者的就業問題,20世紀90年代后對就業能力的關注開始多元化,研究逐漸成熟。國際勞工局對就業能力的定義為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進步以及應對工作中出現變化的能力。美國哥倫比亞企業就業能力委員會將就業能力定義為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潛能的自信。國內學者鄭曉明研究認為大學生就業能力就是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綜合能力。從各方對就業能力的界定來看,就業能力是一種適應就業環境變化的自我發展能力,是一種可通過改善和調整自身技能、知識和綜合素質,以滿足不同職業崗位需要的一種可以開發和培養的綜合能力。
作為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能型專門人才,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看,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本的工作能力,往往也被稱為職業能力,包括人際交往、溝通協調、團隊協作、適應環境等社會能力,以及獲取專業技能、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從事相關工作崗位所必備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等。基本工作能力是高職學生成功就業的基本素質,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基本標準。二是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也被稱為專業能力,該項能力反映著學生能否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綜合運用在具體的工作之中,專業能力是用人單位錄用人才的關鍵。三是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體現出對自己準確把握,對就業機會的準確把握,對自身的營銷能力,即求職能力。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職生源數量和質量也不斷發生變化,高職院校在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1.對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重視不夠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方面雖然作了很多積極嘗試,但是由于受到體制和機制的制約,加之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在高職人才培養中,仍存在著課程體系及教學體系的職業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實踐教學資源缺乏,學生將專業知識技能轉換為企業用人單位需要的就業能力緩慢,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尚有較大差距。
2.對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缺乏有效的指導
就業能力是一個多層次的綜合能力結構,表現為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求職能力的有機結合。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就業能力的培養要緊密圍繞企業用人需求,結合學生個性特點,提供完整系統的有效指導。目前受到師資、教學課程體系等因素的制約,雖然在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了圍繞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能力來組織教育教學,也開設了職業指導課程,但是由于考核及監督機制不配套,在職業能力及就業指導的教學環節,存在師資不足、走過場等問題,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有效性不足。
3.就業能力培養缺乏資源整合,沒有形成協同優勢
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是高職人才培養的核心,是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宗旨的具體體現。由于就業能力是一個寬泛的范疇,體現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所以高職人才培養的每一個教育環節和教學資源都應該體現就業導向,體現就業能力的培養。目前,在教學、學生管理、就業服務甚至后勤服務等教育環節都涉及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問題,由于缺乏統一協調和資源整合,在學生職業定位、專業技能定向、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期望值方面,沒有形成協同優勢,就業能力培養事倍功半,效果不明顯。
二、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1.發揮校企合作優勢,以就業導向、市場導向設置專業
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緊密相連,應通過校企合作,提高和改善師資力量,強化實踐教學,構建以職業能力、專業能力為核心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要堅持對用人單位進行需求調研,對所需人才的就業能力結構進行提前預測和分析,面向市場進行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及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培養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
2.推進校企合作,形成合力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宗旨以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高職院校必然具有高職教育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即關注學生職業發展、關注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校園文化。例如高職院校通過運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工作、創建示范性院校等重大發展項目,統一教職員工教育理念;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教育,使學生的責任意識、紀律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團隊協作精神、溝通能力等在學生社團活動中得以鍛煉和提高;在教學環節,注重企業專家的引進,關注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在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中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營造濃厚的高職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培育過程,就是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過程。
3.構建科學有效的就業指導體系,提高就業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高職院校應建立以就業指導部門為主的就業指導體系,結合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深入開展,形成就業指導部門負責組織、監控和反饋和協調,《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師資團隊和學生輔導員具體實施的高職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并廣泛邀請企業專家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形成一個專兼職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就業指導師資團隊。通過對所有高職學生進行分期分批的進行職業指導,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職教育,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制訂自己的學業規劃,構建科學的就業指導體系。在一年級,全面組織開展新生認識熟悉專業發展活動,開展職業興趣測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制訂;在二年級,引導學生能夠圍繞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全面提高和訓練自己的專業技能,并注重自身職業能力的培養;在三年級,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習實訓環節,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和個性化咨詢,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就業心態和擇業觀,提高求職技能和面試技巧,并引導適合創業的學生正確地選擇創業。同時,建立一支健全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和科學的就業指導體系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謝文琴.校企合作下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育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8).
[2]鄭曉明.就業能力論 [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3).
[3]饒亞紅.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J].才智,2011(32).
[4]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Z].2011-8-31.
(作者單位:西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