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師生共處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老師去解釋,但有些老師礙于自己的身份,不愿、不想、不屑去解釋。教師應該區別不同情況,采取恰當的方式給以解釋說明,這有助于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重拾學生的信任,真正維護“師道尊嚴”。
關鍵詞:師生 相處 解釋
一、需要正視的問題——“叫我如何相信他(她)”
在學校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些“不聽話的孩子”,這些“不聽話的孩子”就是老師們口中所說的那些“老油條”“軟硬不吃”“沒法救了”的學生。他們原本也是天真無邪、有理想、有抱負學生,為什么常年的教育過程會形成其無所謂、自暴自棄的個性呢?
“我們和老師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比如說,學校規定進入校門就不能騎自行車了,只能推著走,但我們還是經??吹嚼蠋熢谛@里騎車,老師說只因為他是老師,我們是學生?!币粋€違反校規在校園騎車的學生如
是說。
“我們也想上進,也想有所作為,但是,種種現象讓我們疑惑,教育的對象難道只是學生嗎?老師有時候也有犯錯的時候,我們作為學生需要的只是一個真誠的解釋,而不是一個欲蓋彌彰的解釋。”一位曾經品學兼優的班干部如是說。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們一貫倡導“師道尊嚴”,很少有人認為該為自己的“過”去向那些“小不點兒”解釋點什么,認為在學生面前暴露自己的過失那是在“損傷自己的形象”“給自己抺黑”“以后在學生中會抬不起頭來”?;谶@種觀念,某些老師遇到事情就不想向學生進行解釋,久而久之,就很難取得學生的信任,這種不信任就容易導致師生相處的被動,形成了上文所說的一個又一個“屢教不改”的例子。
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修養)。我們深信這種共做、共學、共守的修養態度,才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溝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蔽覀冊谝髮W生為自己的錯事解釋的同時,也要想到為自己的過失進行解釋。
二、亟待澄清的誤區——“叫我如何敢信他(她)”
“不就是一個解釋嘛,那很容易,打發那些小毛孩還不是小菜一碟,一件事情我給他十個八個解釋都可以。”一位老師如是說。
其實,就是這種想法造成很多學生不敢相信老師,認為老師在騙他們。這所有的結果都源自于老師口中那些不當的解釋,從實際情況看,不當的解釋有這樣三種情形:
一是虛假失實的解釋。也就是在顯而易見的事實面前,老師并沒有說實情,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其他原因,有意隱瞞事實,編造謊言,推卸責任,為自己開脫。這種解釋性的話說得越多,效果越差。因為人家看出了你的破綻,你的解釋無非是“欲蓋彌彰”,叫人難以置信。
二是閃爍其詞的解釋。在解釋時,老師不是理直氣壯,而是躲躲閃閃,半藏半露,前言不搭后語,或夸大客觀原因。在學生看來老師似乎有難言之隱,這種解釋很可能誘使學生產生疑心,即使你說得全是實話,也可能叫人產生誤解,懷疑你所解釋內容的可信度。
三是喋喋不休的解釋。有時候,某些老師生怕學生不相信,解釋時對于學生的質疑,要么強言爭辯,無理攪三分;要么不厭其煩,一遍遍重復說明,結果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反而誤以為你“心虛”,同樣可能使真實的解釋歸于失效。
“解釋”以某些老師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要達到恰到好處的解釋卻是頗有講究。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不善把握解釋的分寸和方式,結果難以達到讓學生信任的目的,到頭來落了個“文過飾非”“越描越黑”,讓人難以置信的結果。
三、呼喚真誠的解釋——“叫我如何不信他(她)
“我們希望老師也能為自己的過失作出解釋、承擔責任,在我們眼里,好的老師不是神而是一個人,而人和我們是心靈相通的?!币晃粚W生會干部如是說。
那么,如何解釋才能讓學生更信任你呢?
首先,解釋的態度要真誠。誠實是建立信任的基礎,以真誠態度進行解釋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真誠的解釋有著純正的動機,這就是為了說明事情真相,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表現在解釋的態度上,表情莊重、坦率、自然而認真,給人留下真實可靠、對自己的解釋負責任的印象。真誠的態度還表現在對學生立場、判斷力、理解力的充分信任上。
其次,解釋的內容要真實。教師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如實說明事情真相,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雕飾,不虛構,用事實說話,結論讓學生自己去做,這樣的解釋易于取信于人,達到預期目的。當然,為了增強解釋的可信度,還要講究解釋的表達方式,以便實現積極的解釋效果。經驗證明,具有積極意義的解釋方式有:
1.承擔責任式解釋
當出現失誤、造成不良后果時,不管自己責任大小,在解釋的時候,不但應如實說明事情的經過,同時還應主動承擔自己應擔負的責任,以求得別人的理解。 如某班主任因為發現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平時走得比較近,以為他們在談戀愛,在上課時嚴正地批評了他們,后來經調查發現兩人沒這回事,為此,這位班主任特地在班會課上主動承擔責任說:“說到底,是我當初沒有認真調查就下了定論,是我的責任,還請兩位同學諒解?!币环挘f得兩位學生芥蒂全無。
2.嚴正聲明式解釋
當發現對方存有某種偏見時,僅僅對事情經過作出說明是不夠的。為了有效地打消對方的疑惑,提高解釋的可信度,還可以采取嚴正聲明式解釋,即在說明事情真相的同時,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指出自己所說的內容決非信口胡言,自己是敢于負責的,這樣就可以提高解釋的可信度。比如,某班學生期中考試,語文老師因為身體不好請假,進度不能及時趕上,復習較倉促,沒有考好,在學校同類班級中列倒數第一,學生中間頗有微詞。語文老師總結時,一方面如實講了這次考試的成績及排名,而后說:“說到底這次考試失利我應該承擔責任,因為我的身體原因導致大家復習時間倉促。但請大家相信,從今以后我將加強體育鍛煉,爭取不再請病假,使大家下次能復習好、考得好!”他的解釋不僅蠃來了學生經久不息的掌聲,更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干勁!
3.借助他人式解釋
有時候,有些問題比較復雜,如果單靠當事人自己表白是很難把問題說清楚,使人相信的。這時不妨請一位權威的知情人幫助解釋,效果會更好。某班一位學生退學了,班里都傳言是因為班主任平時經常給他小鞋穿,他實在呆不下去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是他自己在學校里喝酒、斗毆,被學校開除的。班主任不想背黑鍋,影響自己的形象,他知道這事光靠自己是難以把問題說清楚的,所以,一方面他自己向班級解釋,同時還請了解情況的學校領導在適當的時候給以解釋。這樣一來,班級里的偏見就一掃而光,使班級重歸團結。
在教育過程中,誰都可能遇到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作為我們老師應該摒棄不愿、不想、不屑解釋的想法,應該區別不同情況,采取恰當的方式給以解釋說明,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越描越黑”,而且有助于維護教師個人的良好形象,重拾學生的信任,真正維護“師道尊嚴”。
(作者單位:張家港工貿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