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動法打破了傳統單一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知識水平的差異進行任務的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以適應信息化時代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中職 計算機教學 任務驅動法
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各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但是,傳統教學方法培養的畢業生已不能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因此,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應當改進教學模式,將任務驅動法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一、任務驅動法的含義及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也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社會各行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中職學校加大了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力度,計算機應用課程已經成為中職院校的重要課程之一。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中職院校的畢業生計算機水平并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因此,應當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改進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任務驅動方法是指教師將所要傳授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們自主學習,讓他們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從而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進而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任務驅動法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將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與老師提出的問題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發現新問題、接受新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設計的任務,讓學生從簡至繁、從易到難自主完成。在教學內容的傳授方面,打破了“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將“任務”這條線索貫穿到教學活動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根據老師設計的任務,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相互交流和協作的意識。
二、任務驅動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1.提出任務
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的任務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老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充分了解任務的內容,在步驟的設計上要清楚每一知識點的應用,按照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原則,將教學內容滲透到任務之中。在設計任務時應按照從簡至繁、從易至難,層層推進的順序來安排知識點。如在Photoshop的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三個任務。一是素材圖片的添加,在選擇圖片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并設置好所選圖像的高度、寬度、模式以及像素等。二是文字的添加和處理,讓學生結合自己所選的圖片,自由輸入文字內容,并引導學生編輯文字,處理文字效果,使文字與圖片背景看起來和諧美觀。三是修飾效果的處理,將文字和圖片組合在一起后,進行處理修飾,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
2.分析任務
教師提出任務之后,應當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根據老師設計的任務提出問題。問題提出后,老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通過討論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老師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點撥。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動畫的制作。這就要求學生在制作前進行討論、分析,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拓寬自己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小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完成任務
在分析過老師提出的任務之后,就要開始實踐階段,自己動手完成任務,學生通過完成老師提出的任務,獲得新知識,培養自己動手實踐的能力,這一過程是學生消化舊知識獲得新知識的階段。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多加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學生也應當加強相互之間的討論、交流。
4.歸納總結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老師應當加以總結點評,同時與學生自評、同學之間互評相結合,發現學生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和閃光之處。老師應當結合同學的評價,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對優秀的作品加以肯定,對效果不太好的創作進行幫助與指導。
三、任務驅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在設計任務時,應當注重新穎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老師設計的任務應當具有可操作性,在任務中給學生留有創造空間,使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應當注意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根據難易程度設計不同類型的任務,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進行選擇。
(作者單位:徐州市賈汪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