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微博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傳播者,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優秀的編輯,傳播我們想要傳播的信息,扮演一個正義的使者,把一切的不公平和所有的悲傷難過記錄下來,去幫助,去號召,甚至去討伐。微博很好地促進了社會民主的進程,提高了社會監督的效率。但是微博的強大影響力,也直接導致了微博暴力,欺詐和社會的不安定。面對現狀,如何進行有效的微博管理,在法律規范和道德約束之間,如何選擇,如何面對,是我們需要思考和面對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微博 管理 法律 道德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成為覆蓋中國城鄉各個年齡段的主流媒介,網民構成也越來越接近人口自然比例,互聯網日益成為了解民意、匯集民智、傾聽民聲的重要渠道。互聯網的不段發展,各種新型媒體也不斷涌現,微博作為博客的成熟體也應運而生,成為個人言論和情感的傳播媒介。微博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你既可以作為觀眾,在微博上瀏覽你感興趣的信息和話題;也可以作為發布者,在微博上發布內容供別人瀏覽。微博的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可以發布圖片,分享視頻等。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布信息快速,信息傳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萬聽眾,你發布的信息會在瞬間傳播給200萬人。單單看一條信息,確實并不能引起我們多大的反響重視,但是微博讓眾多意見匯流在一起,卻又能成為持之有據的民意訴求,形成很大的影響力。
一、微博帶來的正面能量
微博讓人人都可以“出聲”并“及時交談”,不需要考慮觀點,只是對當下個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宣泄,成為大眾與自我和外界溝通的一架橋梁。有些人基本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微博上,甚至有的二十四小時都在。正是微博的這種獨特傳播方式、途徑讓其彌補了傳統媒體傳播較慢,覆蓋面較窄的局限。同時它傳遞信息的快速性以及強大的互動性,也是傳統媒體一直努力追求的。“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后,twitter上第一條關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時間下午2點35分35秒,比彭博新聞社快了22秒”。
現今人們對于許多事情的了解和交流都是通過微博,不管是冷幽默似的“元芳,你怎么看”,還是搞笑的《江南style》的瘋狂轉發,都有效地讓公眾更加充分地了解諸多事實和信息。在網民的支持下,微博構成了眾多的信息源,相對的也讓人們在第一時間了解了最真實直接的信息,極大地促進了輿論監督的發展。
二、微博帶來的負面影響
1.微公益變微詐騙
微微博轉發的強大的確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激起了一個群體的救助行為,傳遞愛心。但是所謂的公益達人利用微博這個奇妙的媒體行善募捐,最后再混雜在公益達人里面,利用愛心詐騙的不法之徒屢屢被暴出。
2.虛假信息橫行
“不好了,永善縣團結鄉雙河村一所小學發生食物中毒事件,20余名小學生緊急住院治療……”今年5月份,網友“向天再借五百年”在微博上發布了這條虛假新聞,在引起圍觀的同時也造成了小規模的恐慌,雖然后被證實是虛假消息,但仍然讓圍觀群眾的感情受到刺激,心理受到傷害。
而類似張國榮假死,金庸去世的虛假消息也時有曝出。當微博的強大信息傳播讓別有用心者歪曲使用,公眾在第一時間沒有核實信息就隨手轉發,但由于微博傳播者身份的隱蔽性、網絡管理技術和政策法規的滯后性,種種事件層出不窮,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
3.社會的浮躁氣息越加濃烈
在微博上總是有被沖熱了頭腦的人和缺乏理智的人。往往一個人的牢騷使得千萬人心底的怒火被喚醒,結果整個社會都在頭腦發熱,一起攻擊別人或者相互攻擊。甚至有時候就像一個推波助瀾的高手,把人們本來微小的情緒放大再放大,使得浮躁的社會更加浮躁。
三、法律規范與道德約束
微博在帶給人們便捷和樂趣的同時,陰霾也隨之附上。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微博傳播過程中可能對社會安定團結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因素,是微博在未來穩健的發展的首要任務。面對現狀,如何正確運用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是法律規范的效力更強,還是道德的約束更有說服力?
1.道德引導
微博的近距離溝通,縮短社會的鴻溝,縮短明星和粉絲的差距,縮短政府和群眾的距離,讓每個大眾都享受到了平等自由開放。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吸引了大批微博擁護者。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微博的低門檻,導致參與成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因此道德的約束在此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正確引導公眾對于微博的認識,誠實使用這個言論工具。另一方面,在微博管理的計劃中,靠道德去約束,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在微博這個價值觀如此多元化的平臺里,僅僅只靠道德自我約束顯然有很大的挑戰性,力度未免單薄了些。
2.法律規范
道德靠社會輿論約束人,法律以國家強制力制約人。微博管理中,道德約束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僅僅靠個人自身的道德感去自我約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法律規范作為一個重要手段和保障,對于微博管理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微博行為必須被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通過立法來加強對微博侵權行為的法律規范。
(1)微博后臺實名制。一方面加強在互聯網隱私方面的的保護,個人微博用戶言論上要嚴格自律,不管是發布言論還是轉發前都要嚴格自我把關,不確定的信息不轉發,隨時自我提醒,對發出的每一條信息負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實行微博后臺實名制。微博注冊時要事先填寫真實姓名、身份證號、住址等詳細信息,系統核對無誤后,才能擁有自己的賬號。相信通過實名制,微博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2)各個門戶網站應設立專業的“微博監察員”。這些監察員應對微博的內容進行監管一旦發現涉黃、涉賭、涉及政治敏感問題等非法信息出現,必須嚴肅處理,以防止不良信息肆意傳播,危害社會安定團結。同時微博運營商應通過與微博用戶簽訂服務協議的方式規范用戶言行,若微博用戶發生違規行為,可立刻停止其微博使用權限。
四、結論
微博的蓬勃發展讓每個人都可以最快速、最便捷地獲得來自全國各地的第一手信息,也第一時間把自己的心情和信息讓別人知道。這種互動互利的高效快捷傳播方式讓我們在欣喜接受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和弊端。面對層出不窮的微薄詐騙,暴力宣泄和言語攻擊謾罵,需要完善和警惕的有很多。
在自我道德約束的同時,法律的規范應通過推進立法、提升微博服務提供商的管理、提高微博用戶法律意識,頒布行業自律公約等手段規避相關法律風險,使微博服務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在一個不認同道德的社會,一切條文都會形同虛設。法律與道德同屬于上層建筑,分屬制度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是調整社會關系與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二者彼此滲透,相互補充。微博的管理整體的框框應該劃歸于國家的法律機器,然后在道德的基礎上提升社會整體自我素質。國家與社會相互依賴尊重,法律和道德相互作用,一起譜寫微博社會的和美樂章。
參考文獻:
[1]許天穎.中國微博能走多遠[J].傳媒觀察,2010(3).
[2]李子君.微博浮現著作權陰影 微博運營商也將擔侵權責任[N].北京商報,2011年3月3日.
[3]趙婷.微博侵權同樣受罰[N].經濟導報,2011年09月
05日.
(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