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酒店行業需要既懂理論又精于實踐的操作型人才。校企聯合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在酒店服務專業的推廣將是一種趨勢。中職酒店專業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上應該有共性,更要有個性。本文從專業目標定位、教學體系和評價監督機制三個方面提出了中職酒店專業教育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上的應用,以期對酒店服務管理人才的培養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職 酒店服務 校企合作 有效教學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酒店行業成為朝陽產業。酒店業在當前呈現縱橫兩個維度的發展態勢。縱向發展態勢是國內酒店逐漸和國外酒店的標準和規格接軌,向高標準、超豪華的高星級發展;橫向態勢表現為每一層次的酒店又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打造具有自身個性的特色酒店。不同層次和不同特色的酒店需要不同的管理者,在同一層次的酒店中,根據分工不同,也需要具有不同技能的人員。
作為應用型學科特征較為明顯的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只有在充分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和要求的前提下,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因此,深入探究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新的培養模式,以促進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教育和酒店業發展的深度適應和融合,已經成為了酒店服務管理專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眾多的培養模式中,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國內較能適應酒店服務管理專業深度發展的培養模式之一。具體操作如下。
一、根據企業需求確定具體培養目標
以前對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是完全由學校制定的,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描述上也比較籠統,往往幾句話就完事。如“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文化基礎和良好的職業素質,熟練掌握餐廳服務、客房服務、前廳服務的各項操作技能,熟悉飯店經營特點與管理,從事星級飯店、賓館服務和基層管理的專門人才”。而且這個目標一般不告訴學生,只有老師心里知道,這樣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時帶有盲目性,到了畢業時都不知道自己學了些什么,學校把自己培養成了什么樣的人。而校企合作教學的教學目標則與之有所不同,它不是完全由學校來制定,而是由學校、行業、企業及相關人員根據企業崗位需求來共同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制定能力圖表,最后再把這些能力圖表在開學初發給每個學生。
這種能力圖表制定方式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職業能力對飯店職業能力有具體明確的說明,為學校教育提供了必要、準確、具體的基礎信息;圖表對職業能力有具體、準確的描述,也為招聘工作提供了具體的標準,使招聘工作更為科學。這種能力圖表作為專業培養目標由現場優秀工作人員研討提出,不但更符合現場實際要求,而且使教學時間縮短、成本降低;邀請優秀工作人員提出的目標,使得教師和學生都相信職業能力目標的可靠性,從而能激發其接受的熱情。能力圖表提供的職業能力目標具體明確,能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邀請工作現場優秀工作人員提出職業能力目標,加強了學校與生產一線的聯系,有利于相互合作。能力圖表也讓學生清楚將來崗位上需要什么,在學校期間自己將要學習什么,學校將把自己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
二、建立系統的校企聯合教學培養體系
培養目標的實現依據通過課程設置來實現。校企合作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學校根據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要確定的。為了實現課程目標,學校、企業、行業專家依據崗位的種種需求進行素質或能力分析,構建知識框架,整合教學內容,建立必要的課程體系。課程設計,能突出職業性及能力培養。通過崗位分析,確定能力要素體系,強調能力培養,由此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學特征。
表1和表2是紹興市職教中心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班教學和非校企合作教學的課程設計的比較。
由表1可見,校企合作教學的三年教學時間中,在明確崗位目標的前提下,以企業為系列實習基地,學生第三學年全年赴企業實習(前半年輪換崗位實習,后半年頂崗實習),前兩年在學校學習,專業課程的教學和崗位能力訓練由學校老師和企業或請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完成,其他課程的教學由學校教師完成。實踐教學活動大部分在學校模擬專業實訓教學樓進行,而屬于企業強項的部分則在企業進行。在表2中,非校企合作教學的三年教學時間在不明確崗位目標的前提下,以企業為系列實習基地,學生第三學年全年赴企業實習,前兩年在學校學習,所有課程的教學均由學校老師完成,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大部分在學校旅游專業實訓教學樓進行。
通過比較可以得出,校企合作教學的課程設計與非校企合作教學課程設計的最大區別在于:在非校企合作的課程設置中不明確崗位目標,重理論輕操作,沒有崗位能力訓練課時,理論的教學占70%,操作性教學僅占30%。而在校企合作班的課程設置中,理論教學以實用夠用為原則,突出能力本位,重視崗位能力培養,其中理論的教學內容控制在30%~40%左右,操作性的內容控制在60%~70%左右;校企合作班的課程設計根據崗位需求制定,實現課程設置與就業崗位順利對接,確保學校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改變了傳統教學內容脫離崗位實際需求;校企合作教學的課程內容關注現實生產、生活,并為其服務。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校企合作培養重整合,堅持崗位要求第一的原則。崗位化的教學改革打破傳統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三分天下的格局。文化課的學習與專業課有機整合,同一崗位的學習內容整合形成“活模塊”,學習與實踐整合形成“強實踐”,“活模塊”與“強實踐”可持續發展的“崗位化”學習模塊。對基礎課程以“必需、夠用”為度進行大幅度調整,刪除課程中與崗位工作無關的內容,增加與崗位關系密切的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改變了傳統教學內容從理論到理論,知識點抽象難學乏味的弊端及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等不足。只有課程內容與社會生產、職業生活實際相聯系,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校企合作培養的教學特征:就是突出職業性及能力培養。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設置來實現,但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靠一兩門課就能完成的,主要是在專業學習中給學生營造一種適合的氛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空洞、抽象的理論要少一些,動手的或具有實操的內容則要多一些。
三、根據職業資格證書和企業崗位要求制定考核方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專業教學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注重實踐考核。如閉卷、開卷、現場實際操作、團隊協作完成一件作品、辯論、論文寫作、制作作品、展示特長或進行任務表演、情景測驗等方式以及幾種方式綜合運用的考核方法,同時考核評價應提供多次考試機會,還可分類分項進行考試。不論運用哪些考核方式,其考核內容都應根據職業資格證書與企業崗位的要求設題,凸顯職業能力。單憑一張考卷考核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顯然不符合實際,只有通過現場操作才能客觀地做出評價。尤其是綜合評價必須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紹興市職教中心校企合作班的考核就是采用校內技能達標和技能大比武同時結合勞動部門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進行的。經過幾年實踐,效果良好。其中,校內實訓場地的實踐考核任務,一般均由與學校合作的企業派出技術人員與教師共同完成,從而使考核更加具有職業崗位的針對性,也更為有效。
四、效果概述
為確保對中職校企合作旅游人才的有效培養,紹興市職教中心已構建形成了一套“雙有效”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實踐這一模式后,專業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尤其是在專業技能方面,校企合作班在校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技能大賽頻頻獲獎,包括獲得2012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中餐擺臺金獎。學校對校企合作班學生畢業后在合作企業的跟蹤調查和問卷調查表明,企業滿意度均在95%以上,企業付給他們的薪酬較高,每月一般不低于2000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有職業道德,懂禮貌禮儀,能很快融入企業環境,技術過硬,能以良好的職業能力使顧客普遍滿意,總體素質好。合作班學生在畢業前均獲得了相關的職業技術資格證書,畢業時的當年一次性就業率達到100%。雖說是中職畢業生,但在畢業后不久,有的學生僅一年即當上了部門經理。
參考文獻:
[1]顧淑霞.蘇俄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評析[[J].世界職業技術,2000(5).
[2]單慧芳.關于中職“訂單式”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 (11).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