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案課程作為家紡專業的主干課程、核心課程,是一門動手操作性強,適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課程。任務設置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本文從任務設置的層次性、趣味性、實踐性、差異性、職業性等幾個方面,闡述家紡專業圖案課程教學中的任務設置特點。
關鍵詞:家紡專業 圖案課程 任務設置
一、引言
圖案學家雷圭元這樣定義“圖案”:它是實用美術、裝飾美術、建筑美術方面,關于形式、色彩、結構的預先設計,是在工藝材料、用途、經濟、生產等條件制約下,制成圖樣,裝飾紋樣等方案的通稱,狹義的“圖案”則是指器物上的裝飾紋樣。家紡專業中的圖案設計是指家用紡織品中織造或印染的裝飾紋樣設計。家紡圖案設計、家紡織物產品設計和家紡產品造型設計是家紡專業的三大分支,其中圖案課程是家紡專業的主干課程、核心課程。
作為動手性強、實踐性強的圖案課程,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非常合適。任務驅動教學法,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任務設置,也就是把教學內容全面地有層次地巧妙地蘊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以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引導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任務設置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的達成。
具體到圖案課程中來說,好的任務設置,是要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獨創性,并應用所學將心中所想的較好地表達出來。也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找出思路,二是完美表達。
二、圖案教學中任務設置的注意點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家紡專業圖案課程教學中的任務設置應該注意具有層次性、趣味性、實踐性、差異性、職業性的特點。
1.層次性
任務設置的層次性是指,一個大任務應該根據每個步驟的難易,分成若干個小任務,并以其中的重點小任務為突破口,打好基礎、層層遞進、步步為營、扎扎實實,才能建成最后的“高塔”。
比如,學習花卉圖案設計時,如果簡單地把任務設定為——以自然界中的花卉為范本,設計一款家紡花卉圖案。學生會覺得任務過大,無從下手,只能從課本或是資料上照搬照抄了事。這時就應該分解成三個子任務、九個小任務。
子任務一,花卉元素分析、紋樣借鑒。包含三個小任務:一是花卉主題分析,二是花卉紋樣借鑒分析,三是紋樣變形處理。
子任務二,電腦繪制圖案。包含四個小任務:一是單獨紋樣繪制,二是單獨紋樣組合,三是紋樣連接,四是紋樣布局。
子任務三,電腦色彩配置。包含兩個小任務:一是紋樣色彩配置,二是紋樣色彩調整定稿。其中紋樣變形處理、單獨紋樣繪制、單獨紋樣組合是本次任務設置的重點。
2.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提高任務設置的趣味性無疑是引導學生好學習、樂學習的一劑良藥。
在家紡專業圖案課程中,提高任務設置的趣味性,可以從不同角度去進行嘗試。比如,在學習樹葉形圖案制作時,可以設置“以桑樹葉形為藍本,制作十個以上的不同肌理效果圖案”這個任務。在任務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手邊的各種材料、媒介用各種物理、化學方法來完成任務。學生從單一的鉛筆手繪、電腦合成方式中解放出來,相互啟發,金屬刮擦、木塊刻印、顏料暈染、撕紙拼貼、火焰灼燒、指甲剮蹭、淋水勾邊……原本不敢想、想不到的辦法,都一個個冒了出來,并付諸實施,學生們忙得滿頭大汗、玩得不亦樂乎!教學任務超額完成。
3.實踐性
任務設置的實踐性是指任務設置要可行、合理、容易入手、便于操作。
圖案課程本身就具有實踐性,它的任務設置包含了紋樣設計的可實踐性、紙樣草稿繪制的可實踐性、電腦繪制的可操作性。其中,后兩者,涉及的是制作工藝,也就是有了思路,把它做出來。任務設置時,相對較為規范、有章可循。而紋樣設計的可操作性,則是所有任務設置中最難取得突破,也最見教師的功力。
比如,在學習家紡幾何圖案設計時,為打開學生思路,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物中的樹木、花草、建筑、機器、管道,甚至腳手架,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簡化觀察對象的形象結構,感受不同形式造成的畫面空間感,用聚散、疏密等形式分割二維空間,完成或粗獷或細膩、或流暢或滯澀、或飛揚或沉郁的不同感覺的幾何圖案。這樣的任務設置言之有物、不空洞、容易操作,最終出來的設計作品,效果很好。
又如,在學習家紡抽象圖案設計時,設計思路的形成可以從“信手涂鴉”這個任務設置中產生。也就是說,當學生一時找不到特別好的構思,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時,鼓勵他們拿起筆來,隨手“亂畫”、信手涂鴉。即用鉛筆在紙上畫出連貫的自由線條,可直可曲,怎么畫都行。然后在這些線條中,尋找塊面、并點綴加強,一副生動的抽象圖案就這樣完成了。
4.差異性
家紡專業的學生專業基礎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原本美術基礎較差甚至從未學過美術,有的上過培訓班,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有的想法獨特,但是苦于手上的功夫不行,表現不出想要的效果,有的則是畫法精細,但畫來畫去總是同樣的格調。
面對如此眾多的情況,圖案課程教師在設置任務時,如果搞一刀切,就會出現“餓的餓死,飽的撐死”的情況——想法多、素養好、手工優的學生嫌棄任務太簡單,簡直不值一提,也就對它不重視,發揮不出應有水平;而點子少、素養差、手工劣的學生又會覺得任務太難,難于上青天,更是打不起精神來做,勉強完成的圖案稿件,質量可想而知。因此,必須設置任務時,設置梯隊性任務,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布置設計某個主題草圖的數量時候,普通要求做6個,是對有能力的學生要求做10個或10個以上,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要求2~3人共同完成6個。
5.職業性
江蘇省教科研院馬成榮所長提出的“三以一化”理念談到:職業教育應該“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也就是應該按照工作過程的需要來選擇技術實踐知識,并通過設計實踐性問題,從而改變“實踐是理論的延伸和應用”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習者關注工作任務的完成,為學習者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
基于此,作為家紡專業主干課程的圖案課程,在設置任務時,必須以提升職業能力為目標,把課堂上的任務和職業工作中的任務統一起來。擺脫那種“學校學的用不上,單位要的不會做”的局面,真正做到課堂和職場的對接。比如,可以依托本地疊石橋家紡市場,把當季的流行家紡圖案趨勢及時發布給學生,并將其作為階段性小結時的任務主題,用平時2~3倍的課時來講解、設計、完成相關圖案。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相應級別的家紡圖案設計比賽,讓學生感受體驗“真刀真槍”的實戰,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我們在家紡專業圖案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設置任務時,不能抹殺學生的獨創性而只求拷貝,不能忽視學生的差異性而強求一致,不能無視職業的需求性而嚴重脫節。要切合學生實際、符合職業要求、達到課程目標,這才是真正對學生、對教學有實際意義的任務設置。
參考文獻:
[1]朱逍榮.試談平面構成與圖案藝術[J].文藝生活,2012(6).
[2]黃曉明.中職服飾圖案教學之我見[J].學園,2012(8).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