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種機電類中職院校作為知識創新的主體之一,科技創新是其重要的內容,它不僅可以培養中職學生各種實際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念、堅強的意志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貢獻重要的力量。本文通過對機電類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進行分析,探究影響其開展與發展的原因,研究提高科技創新活動水平與效果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機電類 中職生 科技創新活動
一、對機電類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分析
1.缺乏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意識觀念
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中職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著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效果。機電類的學生,因為就業前景好,參加科技創新活動需要占用較多的精力與課余時間,所以學生一般都把精力與時間放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上,他們更愿意花費時間去考一些資格證書,而不愿意把時間花在科技創新的活動上。
首先,傳統的教學工作只注意灌輸與理解,缺乏多元性、發散性思維的教學,所以科技創新活動對中職學生的吸引力并不高,甚至非常低。
其次,缺乏濃郁的創新氛圍。以機電類中職院校舉辦的相關創新學術講座為例,調查顯示,學生自愿參與的數量很少,多數是被老師硬性要求參加的,在整個參與的過程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科技創新活動缺乏一種濃郁的創新氛圍,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促進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2.缺乏相應的指導
根據調查顯示,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還有缺乏教師專業指導的因素。機電類的科技創新活動要求參與者要具備一定水平的知識與技能,而中職學生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卻缺乏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科學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一些科技創新活動與中職學生本身的專業并不相關,使學生無從下手,造成創新能力與水平不高,直接影響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與效果。對于教師來說,科技創新活動與他們本身的利益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所以對科技創新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不愿深入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
3.缺乏足夠的活動經費和實驗場所
機電類的中職院校,活動經費一般有限,為了便于管理,相關的實驗場所開放程度不足,因此,只有參與科研活動的少數學生才有機會利用有限的實驗場所和活動經費,對于其他學生即使有想法,也因為沒地方、沒錢實驗而無法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二、對機電類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研究
1.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觀念
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觀念,首先要對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或改革,由教師主導的注入式教學轉變成學生主導的啟發式、探索式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探索與研究,培養他們自主創新的意識。其次,機電類的中職院校要加大相關創新活動的宣傳力度,比如建立專欄,發行簡報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電視與廣播等工具,召開相關的會議進行動員,在學生潛意識里樹立科技創新的意識觀念。此外,還可以通過設立一些互動性較高的論壇、講壇等方式,營造濃郁的科技創新氛圍,加強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促進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2.建立完善的激勵保障機制,加強對教師的指導
機電類的科技創新,是要以一個較為完整的結構知識體系為基礎才可繼續進行的,而專業教師的指導可以彌補學生在這方面的不足。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激勵保障機制,加強老師指導的地位,激勵教師積極地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提高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比如激勵保障機制可以對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并獲得優異成績的教師進行相關的科研評估與申報,落實其導研的經費等,加強對科技創新活動獎懲的力度,形成長效的激勵保障機制。還可以賦予相關教師優先的資格,在評職稱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為整個機電類中職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
3.提供場地與資金的支持
學校提供場地的支持,通過加大相關實驗室的開放力度,以教師啟發指導,學生自主研究創新的模式開放實驗室,并將其納入中職學生實踐教學的環節。學校鼓勵學生利用實驗室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經考核合格后賦予這類的實踐創新研究一定的學分,將成果應用到競賽與評獎活動中,并由學校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對獲獎的項目進行宣傳與獎勵,提高學生成就感,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機電類中職院校肩負的重要職責與使命之一,相關的工作人員要不斷地探索與研究,采取各種方法促進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為國家的進步與繁榮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