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施工安全是行業的頭等大事。筆者學院工民建專業順應行業要求,開設了施工安全課程,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了明確定位。
關鍵詞:職業學校 施工安全課程 教學目標
建筑施工安全是行業的頭等大事。2002年的《安全生產法》和2004年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都對安全生產、文明施工作出了嚴格要求,各級教育培訓機構也加大了施工安全的教育培訓力度,行政機關實行了安全生產三類人員的考核制度,對主要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識提出了具體要求。
筆者學院工民建專業順應行業要求,從2005年起增設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課程,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進一步明確了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樹立牢固的安全生產意識,使其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外化為學生的行為
建設部相關統計表明,施工現場發生的各類事故中有約80%可歸因為施工人員特別是施工管理人員安全生產意識的淡薄,而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安全教育而導致事故的比率提高。只把安全生產放在嘴邊,并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首先是思想認識上的要求。
在校期間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接受新思想,形成新觀念。所以,對學生進行早期安全教育,讓他們在接受技術教育的同時樹立牢固的安全施工意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時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指導及課后的實踐指導,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注重幫助學生在踏入工作崗位之前就樹立起牢固的安全生產意識。這樣,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才能把安全施工的意識轉換為自覺的行為,自覺抵制行業的不正之風的影響,從而對提升施工單位的整體安全生產意識起到積極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升行業的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是實現人的本質安全化的需要。根據事故成因論,事故的誘因有兩個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而安全教育要解決的正是人的問題。學校職業安全教育與其他形式的教育培訓的區別在于,它是專門教授安全思想、安全技術、安全知識和安全文化的,其目的是使人在安全知、識、會、態四方面都有所提高。知,即知道,知道各方面知識、安全行為的重要性、各項安全法規制度等;識,即識別,對哪些是事故隱患、危險源、不安全因素都有所了解和認識;會,即會用,將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識和各類安全操作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態,即心態,指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和安全心理。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就要使職業安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都更貼近和適應所有被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成為使受教育者提高安全知識和意識的有力手段,恰到好處地運用各種辦法來達到預期目標,在整個系統的運用過程中不發生無教的環節、程序,這樣才能實現本質安全化。
近年來,曾經在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野蠻施工、違章作業甚至強令工人違章作業的現象大大減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理人員責任意識的普遍提高。筆者學院培養的一大批懂技術、重安全的管理人員已經逐步充實到施工企業一線工作崗位。隨著優秀的施工團隊的逐步建立,帶動了所在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從而降低了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三、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
施工安全教育旨在提高施工人員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覺性,通過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員了解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及其作用規律,提高安全技術操作水平,掌握事故預測、預控辦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預防事故的能力,達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施工中的安全技術交底、事故隱患的排查等,都要求施工人員有敏銳的事故預判能力和危險源識別能力,還必須重點掌握和了解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安全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必須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駕輕就熟。這些知識主要來自兩個途徑,一是系統的理論學習,二是生產實踐技能的掌握和積累。
現代施工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我國加入了聯合國《建筑安全衛生公約》,在建筑行業中必須踐行公約中規定的義務。2002年的《安全生產法》和2004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對施工安全作了詳盡的規定,創立了政府綜合監管和行業直接監管的雙重管理模式,把安全生產上升為政府職能。與之相適應,施工企業都建立了較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企業主要負責人為企業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健全了安全機構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制度,從上到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安全管理體系。筆者學院順應行業發展形勢,抓好在校學生的施工安全生產意識和管理能力教育,這對于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施工企業的發展都是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阜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