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最美司機、女航天員、奧運冠軍……每當屏幕上出現自己叫得出名字的人時,同學們總會迫不及待地與身旁的新朋友小聲議論幾句。這是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組織全體新生收看《開學第一課》節目時的場景。從安全知識到自救常識,從愛國情緒到學習動力,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與往年稍顯不同的是,今年的觀眾中多了兩個班級的新疆學生。
因生制宜,適應是第一步
直至收到已招清真廚師的確認短信,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江再智才算是暫時松了口氣。自從接到2012年秋季將增設新疆班的教學任務后,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沒有絲毫懈怠,騰出舒適的宿舍、新建清真食堂、安排骨干教師、準備各式活動……他們要盡力為來自新疆地區的新生們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
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的新生中,既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有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和新疆學生。根據不同生源的特點,學校的新生始業教育也作出了相應調整。再現當地風俗習慣,努力讓新疆班新生有猶如歸家的感覺;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入溫嶺;著力開展收心教育,幫助本地學生盡早走出假期閑散狀態……針對不同特點的新生,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們因生制宜,采取了各有側重的始業教育手段。在江再智校長看來:“新生始業教育的第一要義便是要讓新生適應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中職校園生活,本地生源尚且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更不用說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新疆班的學生了。”
道德實踐,融入是關鍵
熱情地給新生及家長引路,指導新生填寫報到登記表,幫忙拎過新生手中的行李……新生報到當天,穿著校服的學長學姐來回穿梭在教學區與生活區之間,忙碌并微笑著。根據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道德實踐班的輪班要求,這一周內輪到值周的學生都要肩負起禮儀、監督、保潔等工作,而他們的熱情服務不但讓家長們頻頻豎起大拇指,也讓一旁“被服務”的新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從學長學姐手中“搶”回行李的景象隨處可見。
雖然每年開學都會有上千名新生聚集,但是有條不紊的管理與疏導總能讓報到場面井然有序。用江再智校長的話說:“一方面,我們希望讓老生在服務他人中培養勞動意識,體驗助人的快樂;另一方面,也能讓新生在耳濡目染中樹立起服務意識,感受學校的德育文化。”
學校希望新生在感受他人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自覺糾正自身陋習,見到老師主動問候,主動為來客引路,主動承擔公共場所的衛生工作,雨天主動為沒傘的師生撐傘等,“被動是一種行為,而主動則是一種素養,在融入校園氛圍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服務性,這是我們學校養成教育的關鍵與歸宿。”江再智校長如是介紹。
親臨參觀,體驗是切入口
在學校超市里,新生們從學生售貨員手中接過購買的物品;在包子專柜前,新生們排起了長隊想要一試學長學姐們的手藝;在記賬公司里,新生們屏氣凝神地注視著桌上那一疊翻飛的票據,生怕自己一個喘氣就會干擾了學長學姐們的計算;在月餅訂購點,新生們詫異于學生自己做的月餅還要限購,甚至來晚了還買不到……利用軍訓間隙,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分批組織新生參觀學校的實訓室和創業園,讓他們感受“7S”管理下整齊規范的實訓環境,體驗創業園各條仿真或全真生產線。
除了在行為規范上主動向學長學姐們看齊,學校還要求新生在職業意識上向老生靠攏。開展專業教育和專業體驗,親臨參觀、親身體驗是最好的方法。“看到學長學姐們做的面點、冷菜和西點,烹飪專業的新生都嘖嘖稱奇,這能讓新生在贊嘆的同時,認識到只要自己努力學,有朝一日也能做到這個程度,甚至更好。”看到新生們臉上流露出興奮的神色,江再智校長甚是欣慰。
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群體,體驗新生活,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將新生始業教育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素養教育相結合,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的開學季萌生出了別樣的鮮活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