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倫理現狀調查及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11ZCJG320)。
在教育以及有關教育改革的對話中,教與學對于個體和集體的生存以及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但教師在體驗教學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教學困境,擺脫困境唯一的途徑就是深入了解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達到不同的教育目標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模式。而按照建構主義教學觀來理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即教師的專業判斷就在他或她在課堂上做出決策以及設計各種經歷來鼓勵學生學習之時,學習不是被迫的,而是被巧妙激發出來的。按照這種觀點,教師是反思型的問題解決者。
約翰·杜威指出反思性思考能夠使教師不再盲目遵循課堂常規(教科書指導),不再盲目遵從未經深思熟慮以及未做好準備的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這種類型的老師:在講課之前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沒有做深思熟慮的考量,沒有自己的教學計劃,即使制定了教學計劃,在講課過程中也會隨心所欲,不去貫徹。他們本身關注的不是那些對學生而言是最好的內容,而是關注對于自己而言更為方便、好講、容易的或有趣的內容,從而忽略了學習者的需要。教師如果不能夠了解學生當前知道什么以及需要學習什么,也就不會去認真設計課程,將學生導向進一步的發展水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就會成為空話。我們需要對教學實踐的種種現象進行研究,進行批判性的、有效度的分析,不斷自我建構,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人們對于教學反思的理解不盡相同,本文闡述的教學反思,是指對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有效度的分析,以指導下一步的教學實踐,也就是指對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思考,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
二、教學反思下的教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念
我們每個人的記憶當中都有一個被我們稱之為“好老師”的人,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找出他們之所以讓我們印象深刻的特征,然后提煉總結,成為我們自己教育哲學的一部分,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底線,形成我們作為教師的價值觀和理念。
2.分析、整理、總結課堂經驗
脫離了實際教學經驗的研究,最后只能泛泛而談,無法成為指導教師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技巧。對教師而言,真實的課堂經歷是最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因而,教師應該經常回顧課堂教學過程,可能包括一次與學生的爭辯,一堂自我感覺很成功的課,一次很好的學生互動,一次很棒的課堂提問或者是一次很巧妙的課堂問題處理。所有這些經歷都有助于教師理解自身的價值,有助于理解學生們的期待,也有助于鍛煉教師的溝通技能并且能提供教師可能忽略的學生能力和興趣范圍的信息。
3.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教學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對整個社會的教學現狀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要結合自身的素質和審美傾向,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是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教學風度和教學作風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藝術模式,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的標志。它應成為每位教師自覺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4.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知識是不斷更新和變化的,是動態的。每一個學習的人,都會結合自身的體會對知識予以解釋和建構。教師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而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和水平。不斷以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不斷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進行教學創新,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研究型的教師。這樣才能以教學促進研究,以研究帶動教學。
三、教學反思型教師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有自我積極要求進步的內在需求。這就需要自身不斷努力,把學到的知識和理論付諸實踐,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在教學反思型教師成長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缺乏健全、科學的師資培訓制度,以及缺乏鼓勵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競爭機制。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理念下的教學反思,是在教學實踐中的反省。教師應該將教育學知識融入自己的價值和信念體系之中,教師應該獲得自身認同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在思考與行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生命價值,從而成長為反思型教師。
(作者單位:菏澤家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