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德育工作如何適應新時期技工院校的發展需要,在理念、機制、載體、制度上進行創新,一直是技工教育同行密切關注的課題。筆者從事技工教育近三十年,本文擬從技工教育的實踐出發,以寧波技師學院德育工作為例,著重闡述技工院校的德育模式、工作方法、主要成果,特別是提出了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現代技工職業素養的具體做法,體現了技工院校的德育特色。
關鍵詞:技工院校 德育 實踐 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珠海市高級技工學校時,語重心長地指出:“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深切表達出對技工院校發展和一流技工培養的關注與期望。伴隨著技工院校辦學層次的逐步提高和專業建設的日益現代化,如何創新德育工作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何發揮德育在培養現代一流技工人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核心作用,一直是技工教育同行密切關注的課題。筆者試從多年從事技工教育實踐出發,以寧波技師學院德育工作的一些新探索和新實踐與同行共商,以求拋磚引玉之功效。
二、理論思考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技工院校原創性的事業,缺乏可供借鑒的經驗,需要我們解放思想,一切從育人的根本任務和工作的實際出發,邊探索實踐邊完善提高。
以一流的技工、一流的素養為目標,堅持和創新技工教育,以育人優先、能力為本的辦學特色;以優秀技工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學生平等公民精神、規則規范意識養成為根本,融學生德育工作于教學活動全過程;以優秀校園文化創建為載體,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全員、全方位德育工作網絡和院系兩級管理體系;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相結合為途經,形成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模式。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建制度、重落實,抓隊伍、重質量,寓載體、重實踐,尋合作、重創新的德育工作方法。
三、實踐過程
1.建制度,重落實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實現德育管理規范化。德育工作制度是德育工作有序開展的基本保證。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條例》《先進、文明班級考核評比制度》《學生管理條例》等近十項制度,有效保證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進行。特別是學校實行院(系)兩級管理以來,實施分專業系部量化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德育常規工作質量,使學校紀律、衛生、班級管理等工作面貌全新。
(2)健全德育工作機制,狠抓落實到位。一是成立由分管副校長任組長,學生處負責人、各支部書記為成員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通盤考慮德育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落實和德育工作考核。
二是建立班主任值班制度,每天分早、中、晚進行教學場所、寢室和校園周邊巡查,做好值班記錄,及時反饋值班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是倡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通過學生參與食堂管理與服務,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環境美化活動,參與各類社團和志愿者活動等,發揮學生參與校園管理、服務他人和社會的積極性,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效果。
四是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融德育工作于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德育課、文化素質課、專業實踐課、技師研修等教學環節的作用,使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相互滲透,相得益彰。
2.抓隊伍,重質量
(1)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基礎,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大學之道在于有大師,一流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辦學的基本條件。為提升辦學水平,促進內涵建設,學校連續5年引進40余名具有研究生學歷或高級職稱的新師資,大大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同時學校開展學科帶頭人、技能帶頭人、課程帶頭人評選活動,開展為期三年的教師高級研修班,不斷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為實施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2)以班主任隊伍建設為抓手,為德育工作提供骨干。班主任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成效。在班主任選配上,學校制定了規范的班主任任職條件和班主任工作職責。選派了一批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班主任綜合素質水平較高,其中不乏有全國技術能手、省市級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等杰出班主任。學校每一學年還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對班主任進行拓展培訓。
(3)以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為紐帶,為德育工作提供活力。學生自我管理是德育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的有效方式。學校以院、系兩級團委、學生會作為學生自我管理的基本組織形式,通過學生業余黨校、團校選拔和培養大批學生干部,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3.寓載體,重實踐
(1)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彰顯校園文明風貌。一是定期舉辦校園趣味運動會、內務競賽、校園文化藝術節、田徑運動會和技能運動會等大型校園活動,豐富校園生活。通過新生軍訓和始業教育以及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職業素養。
二是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社團活動。各個專業系部根據專業特色,組建了各類社團。如學校電氣系組建的“藍鳥電子協會”社團,利用專業優勢,為本校師生乃至周邊社區提供免費電氣維修服務,深受認可,被評為“寧波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隊”“寧波市志愿服務先進服務隊”“寧波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寧波市先進志愿服務站”。
三是開展校園主題活動。如每年舉行一次無償獻血活動,師生都能踴躍參加,并以參加獻血活動而感到光榮。在2010年4月的無償獻血中,學校師生無償獻血近6萬毫升。在汶川和玉樹兩次大地震中,全校師生慷慨解囊,累計捐款近30萬元。
四是樹立志愿者服務活動品牌。學校現有學生志愿者3200余名,先后參與了“第九屆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第六屆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和諧寧波、萬人助學”“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中國旅游投資貿易洽談會”“國際服裝節”“紀念五·四90周年主題活動”“寧波市第一屆科技體育運動會”和“寧波江北首屆中華慈孝節”等大型志愿者服務活動,表現出色,連續多次被評為省、市志愿者服務先進集體,多名志愿者被評為省、市志愿者服務先進個人,樹立了學校志愿者服務品牌,較好展現學校學生文明風采。
(2)以產學研相結合的技師研修模式為載體,體現技工院校德育特色。一是學習與生產相結合,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學校立足優秀技工素質要求,著重培養學生具備敬業愛崗、團隊合作與交流和健康、安全、環境意識等現代技工素養。融技師人才素養于產學研活動中,如學校模具專業學生,研修課題均來自企業生產項目,學生不僅承擔模具設計任務,還參與模具的生產管理,獨立完成整套模具的生產任務,模具年產值幾十萬元,打破了職業院校無法獨立承接企業生產任務的局面,還實現了與就業崗位的完美對接,使學生真正具備了獨立工作和團結協作、持續學習與創新等基本素質,成為名副其實的科班技師。
二是創立技師研修工作區,適應技師人才培養需求。依據科技進步方向,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學校累計投資2000萬元,建立了覆蓋各個技師專業的技師研修工作區,配有一系列國內領先的專業設備。通過技師研修工作區超一流的設備設施,使學生直接接觸最新前沿技術,激發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4.尋合作,重創新
(1)校企合作,不斷汲取優秀企業文化的營養。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基本辦學制度。學校通過不斷豐富校企合作形式、拓寬校企合作范圍,積極汲取企業優秀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營養。多年來,學校與寧波百余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咨詢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專業共建、平臺共亨、資源互補和利益互惠等方式,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學校與跨國集團慶達西鋼構公司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定期邀請資深工程師、職業經理人為學生進行專業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和商務、管理知識應用講座,實現了企業文化對學生素養的滲透影響,開拓了學生視野,培養必備的職業素養,很好地體現了德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技工院校辦學方針。
(2)校校合作,優勢互補。與國內各個高校和職業院校合作,是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校際交流,學校德育工作相互借鑒、互為促進。同時,以學生校際聯誼活動為紐帶,培養學生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近十年來,學校還與十多所中職學校合作,開展“2+3”或“3+4”等形式的高技能人才聯合培養,拓寬了生源渠道,優化了生源質量,體現了技師學院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先發優勢,夯實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社會基礎。
四、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德育工作,學生管理實現了由被動型向主動型的轉變,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學生在入學前和畢業后,無論在知識、技能上還是在個人素質、精神面貌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涌現出了一批批備受社會歡迎的合格畢業生。其中3000多名科班高級工和技師中不乏有企業技術主管、企業家和職業院校實訓教師,逐步做到體面就業。
學校辦學質量得以綜合提升,樹立了國內技工院校的辦學品牌。師生技能過硬,在全國、省市舉辦的各種技能競賽中多次獲得佳績。青年教師中也有五人在全國一類技能大賽中取得第一名等佳績。學校還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五、結束語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將長期存在,因此,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常抓常新的綜合性工程,需要在工作中持續探索和創新。技工院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撐的重要使命,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機制、載體、內涵和外延諸方面的探索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