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培養技術人才,其培養的目標是使學生要學有所長、鉆有興趣、用有本領。要達到此目標,就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為出發點。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片面依靠“題海戰術”,片面強調“熟能生巧”,片面按考分評價學生,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探討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及教師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1.重視教學中的實驗演示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好實驗是掌握物理知識的一大重要途徑。技校學生對物理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實驗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
興趣。
2.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
物理課程內容是枯燥的,容易讓學生聽之乏味,降低興趣。因此,針對技校生的特點,教師在講述過程中可適當增強語言的幽默性、通俗性。教師要能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發現和提出問題,要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圖、文、聲、色并茂,形象鮮明,感染力強,能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收和記憶過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興趣,又能使學生更好地接收抽象知識,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
4.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職業技術學校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動手能力強的藍領乃至金領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應貫穿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所以在物理教學中,也應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參與,比如自制擺球的等高性實驗裝置、電容器的充放電實驗裝置等。
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實踐教學,始終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綜合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1.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生活相聯系,真實的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啟動學生思維,激發創新意識。這種情境的創設途徑,可以是實驗活動,可以是多媒體演示等。教師提示學生在情境中可獲得哪些信息,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和獲取新知的強烈求知欲。采用啟發式教學,能使學生保持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培養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想象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可見,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的學生創造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對傳統事物提出懷疑。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老方法,采取問題式教學模式,設計出具有針對性、較強啟發性的問題,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平等、鼓勵創新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發問,敢于打破常規,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當然,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猜想,這時候教師沒必要“一竿子打死”,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分析,找出其中的錯誤,進一步探究,最終得出正確結論,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
2.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創新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實訓目標是通過提高學生操作和運用技能的能力,來適應瞬息萬變的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長期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教學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只強調按嚴格按學科體系傳授書本知識,相對忽視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就背離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開展操作技能創新訓練的前提是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要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練習技能的機會,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要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意識。教師要注意,在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時,只講注意事項,少講具體操作,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在安裝白熾燈的實驗中,部分同學對實驗不夠重視。針對他們的這種想法,筆者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布置元件,自己設計走線方法,最終學生的實驗結果五花八門。雖然學生都知道“火線進開關,零線進燈頭”,但在實際接線中,就對不上號了,有的把開關并聯到線路上,有的把插座上本應穿線的孔擰上了螺釘,線路布置雜亂無序。實驗過后,針對出現的問題,筆者組織學生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會說不等于
會干。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