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了解周口市高職院校學生健康素養狀況,為學校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據。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設計出自填式問卷,隨機抽取928名學生進行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本文認為要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應該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建立促進健康的行為著手,學校應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關鍵詞:健康素養 大學生 現況調查
健康素養是個體獲得、理解、處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作出正確的健康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是近年來健康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健康素養的高低關系整個社會公民健康和衛生系統的狀況,而大學生健康水平和健康素養狀況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健康素質,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健康素養狀況的調查,積極探索研究當代大學生對健康基本知識與理念、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等的掌握情況,以指導和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處理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等影響健康的問題,促進學生提高健康素養,自覺維護自身的健康。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周口市某高職院校每個系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調查,共932名。發放問卷932份,回收問卷932份,其中有效問卷92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57%。其中男生436名,女生492名;最小年齡17歲,最大年齡25歲,平均年齡為20.24±1.39歲。
2.方法
參照2008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在人口學特征部分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設計出自填式問卷,以匿名的方式由調查對象獨立完成,統一回收。該問卷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理念、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健康技能。判斷標準按照《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知識與技能(試行)》執行。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大學生健康素養調查回答正確率在80%以上者135人,占14.55%;回答正確率在60%~79%者占45.14%;回答正確率在40%~59%者占37.68%;回答正確率小于40%者占2.63%。按照健康素養問題回答正確率在80%以上者即判斷為具備健康素養。研究顯示14.55%的調查對象具備健康素養。其中具備健康基本知識與理念、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養的比例分別是33.62%、8.51%、60.02%。
調查結果顯示,回答正確率居前5位的依次為:生病應采取的措施(97.89%)、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內容(96.77%)、正確為自己測量腋下體溫(96.24%)、認為用人單位應為員工提供職業危害防護培訓(96.13%)、身體很好的人也應該注意健康問題(95.35%)。回答正確率最低的依次為:有人在你面前吸煙時所采取的行為(5.56%)、對肥胖的正確界定(7.98%)、婦女懷孕后孕期檢查的次數(17.27%)、成年人每日奶制品的飲用量(21.34%)、安眠藥能否根據自己身體情況服用(23.60%)。
由表1可見,女大學生具備健康基本知識與理念的比例高于男生(X2=9.89,P<0.01)。由表2可見,不同家庭收入、學生具備健康素養總體情況、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及健康技能情況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小于0.01)。
表1 某高職院校不同性別大學生健康素養狀況比較
表2 某高職院校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大學生健康素養狀況比較
三、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養的總體比例僅為6.48%,15~25歲年齡組人群具有健康素養比例為6.3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群體中有14.55%健康知識與理念、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總體回答正確率達到了80%,雖然明顯高于我國居民同年齡組,但是與我國同等學歷居民比較仍明顯落后。另外,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內容回答正確率高達96.77%,但具備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者只有8.51%,出現態度與行為不一致的現象。可能與個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對行為的影響較大,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有關。因此,要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更應該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建立促進健康的行為著手。
研究顯示,大學女生具備健康基本知識與理念的比例高于男生,可能與女生群體比男生群體更關注自身健康及生活細節的特質有關。如女生對自身體重是否超重、心理問題、癌癥的報警信號、被動吸煙的危害等問題知曉率明顯高于男生。本研究還顯示出,家庭經濟條件對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產生一定影響,說明良好的健康素養可能與經濟因素有關系,這與很多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大學生健康素養狀況呈現以上特點,可能與非醫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接受學校相關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有關系。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正值年輕體健的最佳時期,對健康與疾病的關注度比較低;又有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改變,城市生活作息時間的多樣化等,大學生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的建立受到了很大挑戰。
學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學校具備環境適宜、教育對象可塑性強、組織效率高、健康教育成本低、社會傳播效益大等優勢,是健康教育能發揮最大作用的場所。通過學校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掌握系統全面的健康知識,促使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生活方式。所以在各高校應廣泛開展能被理解和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動,內容上要顧及我國學生在各階段接受學校健康教育的情況,參考學生群體目前的健康素養水平。教育方法應保證實用性、創新性、形式多樣性,保證專業知識和教育質量,引導學生樹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四位一體和諧發展的健康觀念。
參考文獻:
[1]孔燕,沈菲飛.健康素養內涵探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
[2]張國慶.高職院校學生健康素養的調查與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1(8).
[3]首次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報告[R].北京: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2009.
[4]李莉,程玉蘭,劉中華等.濟南市流動人口健康素養水平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9(25).
[5]朱斌.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與學校健康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