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校著力培養的主要能力之一。而目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迫在眉睫。以下是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中職學生的閱讀現狀及其原因
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中職學生增長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質、提升人格魅力、形成高尚道德品質的不二法則。然而現在的學生閱讀能力和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問題。
1.閱讀興趣淡薄
大多數中職學生認為在學校學好職業技能就可以了,還有的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甚至自暴自棄,所以不重視閱讀。
2.閱讀材料質量差
當前中職生閱讀的內容大多是武俠、玄幻、言情小說,甚至是明星八卦花邊新聞,而名家名著、傳世經典,乃至實用性很強的百科知識、專業性文章卻很少閱讀。
3.閱讀習慣差
中職學生的閱讀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有什么就看什么,什么都沒有就可以不看,即使看完之后往往連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都沒能把握,這樣的閱讀效果可想而知。
4.閱讀過于簡單
中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依舊停留在了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這一層次上,而對于精華部分卻少了咀嚼體味的過程,其閱讀過程僅僅是淺嘗輒止,缺乏深刻的思考。
二、提高中職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1.要決定一個閱讀方向
理由很簡單,一是讀書要提高興趣,莫如集中一個問題來深入思考。二是沒有方向,無從前進;有個方向,才好提醒自己前進。決定方向的時候,要讓學生安靜下來認真思索一番自己需要什么,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2.設定閱讀速度
馬拉松因為是長程賽跑,所以要調整速度,才不致太早耗盡力氣。閱讀更為漫長,更要懂得速度的變化。所以,我們要使學生了解一些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如循序漸進、瀏覽精讀等。
3.要培養閱讀中的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是一切創造活動的起點,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交給他們一把開啟閱讀大門的鑰匙——敢于質疑問題的勇氣和善于質疑的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勇氣,老師首先要做到的是激活學生潛在的質疑意識和批判精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是提不出問題或即使有問題也不愿提出來,這就需要老師采取正確的方法促進、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能力。然后老師還要交給質疑的方法,使學生善于質疑。具體來說,要對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普遍提出質疑,甚至是從遣詞造句方面,從標點運用方面質疑。
4.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使學生懂得做讀書筆記的重要。做讀書筆記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通過讀書吸收進來的知識和思想,往往模糊零碎,必須自己重新加以整理和組織,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記述,以充分理解和吸收,那些知識和思想方可算是你自己的。筆記可以寫在紙條上、筆記本上,甚至可以寫在書籍本身的字里行間。經過標記的一本書等于一部最富智慧的日記,那里面包含著讀者的見解與收獲。
(2)培養學生隨時溫習的習慣。很多書,每看一次就有不同的感受與心得。
最后要說的是,讀書既要精又要博。精即精讀,就是對必讀的重要讀物進行認真的反復閱讀。可分為三步:第一步,初次通讀,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弄清楚寫什么;第二步,理清思路以及層次結構,弄清是怎么寫的;第三步,明確中心思想,領會寫作目的,掌握寫作特點。這樣,每讀一遍都力求有所收獲,對所讀的內容達到理解、鑒賞的深度。博就是泛讀,也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初看一遍文章的目錄、序言、內容提要等,略知梗概,明確閱讀要點,分清主次詳略;第二步,快速閱讀全文,盡量抓住主干,舍棄枝葉,要特別注意各段的領頭句、中心句;第三步,復讀,把各段或各章的要點再讀一遍,連貫起來,理清全文輪廓。精讀和泛讀互為補充,這樣學生在閱讀的質和量兩個方面都可望得到保證,有助于增強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能力不單是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所必須具備的個人能力,也是人一生發展所不可或缺的。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應秉承課內知識是基礎、課外知識為延伸的原則來進行。課內知識永遠無法滿足教育的全面性,也不能夠滿足人們學習工作的全部需要,這就需要在瞬息萬變的課外知識中去收集、獲取。倘若學生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作者單位:大同煤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