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基礎模塊》是江蘇省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編寫組編寫,由江蘇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指導委員會審定的一套英語教材。該教材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分別設置導入、聽說、讀寫、語言綜合應用、生活技能、拓展閱讀等板塊。而與其配套的同步訓練也同樣圍繞這幾個板塊來進行課后的鞏固。在以上的幾個板塊中,讀寫、語言綜合應用是為了英語課堂知識的積累而開設的板塊。而聽說、生活技能、拓展閱讀卻是為了學生在英語課堂外有更好的伸展空間而存在的,它體現了英語教學中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視。換句話說,前者是為了積累基礎知識而奠定基礎,后者則是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為其在日常生活、繼續學習和職業生涯中熟練運用英語這一基本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教材內容分配的優點
教材內容這樣分配,優點就在于它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為主線架構課程體系,以學生生活、職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主題內容”為載體,按照“循環拓展”的原則組織內容。每個單元按照教學導入、聽說、讀寫順序安排教學內容,創設鮮活的教學情境,落實“做中學”的人本教育思想。而且課程導入生動有趣,圖文結合,形式多樣,激活了學生的認知意識;聽說部分做到與實際生活緊密相結合,創設日常情景,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學生不僅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而讀寫板塊既鍛煉了普通中職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根據所需要掌握的語言技能,依據語言技能旨在實用夠用的原則,嵌入學生必需的語言系統知識;語言綜合能力應用,它實實在在地從語言的基礎抓起,旨在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生活技能板塊則是結合單元主題設計的生活場景,學生需要綜合運用本單元學到的聽、說、讀、寫等技能去完成各類有趣的任務,這個部分主要在培養學生的生活實用技能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去鞏固和運用本單元所學習的知識;拓展閱讀是為了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基本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而安排的一篇稍有難度的閱讀文章及相應練習,它很好地延伸了職教類學生的思維觸角,開拓了他們的課外知識面,讓他們有更廣的文化空間。
二、教材內容分配的缺點
該教材這樣分配,缺點在于它只符合普通中職學生提高綜合運用能力這一目標。它以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架構課程體系,對兩年或者三年后就會進入社會的普通中職學生而言是極其有利的,但是卻不適應綜合高中部兩三年后即將面對嚴峻高考的高一新生。
首先,它的課程安排中有導入、聽說、讀寫等七個板塊。對于一個單元來說,板塊太多,內容過于雜亂;而且其中聽說、讀寫、語言綜合應用三個板塊在教材中內容量都差不多,不容易讓人抓住重點。
其次,聽說部分過于冗長,教師往往要花上2~4節課的課時才能夠很好地將其完成。而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大多都是在重復初中學習過的知識,其中并不包含許多知識點和要點,這不符合高一新生的知識目標要求和他們獲取新的知識的需要。
再者,就讀寫和語言綜合應用板塊來說,在讀寫中,讀的內容過于簡單,如第二單元的“Friendship Advice: Ask Dr.Green”。而寫作部分大多與本單元閱讀有關,但是往往與同步訓練或者試卷上的作文題相仿,重復勞動,實無必要。語言綜合應用板塊包括語音、語法和詞匯。按綜合類高考的要求,語法和詞匯起碼占到試卷的40%左右,但是在本教材的每個單元中語法和詞匯只占不到20%,往往一筆帶過,沒有足夠的內容和練習。
像這樣沒有系統化地學習語法和有目的、有計劃性地學習詞匯,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卷面失分率居高不下。
三、解決教材的弊端
一是可以參照普通中學基礎課課程教學大綱和綜合高中高考的要求,重新改編,使其從最基礎的名詞、代詞、限定詞到時態再到從句、倒裝句來系統地進行語法學習,并且多進行趣味性的詞匯學習。或者增加一些文化性質濃厚的文章,可以介紹耳熟能詳的外國偉人,或可以濃墨重彩地描述一次國外狂歡節的慶祝過程和緣由。
二是同步的教參也必須指明每個單元哪些知識是重要的,哪些又是次重要的,讓上課和聽課的人都做到心中有數。這些重點需要在之后的練習和試卷中一一體現,而且相對應的練習和試卷量不要太大,可以按照選擇題、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翻譯和作文依次鋪排。
總的來說,這本教材對于以能力為根本、注重實踐應用的普通中職學生肯定是有幫助的,它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于英文中各種能力的運用有個大概的了解和掌握,能夠幫助他們在將來的就業和繼續教育中奠定一定的基礎。但是這本教材對于以汲取知識為目的、鍛煉應試能力為手段、想要順利通過高考的高一新生來說,用處不大,甚至還有顧此失彼之嫌。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