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體應用技術課程分析
多媒體應用技術是一門計算機專業課程,開設于計算機應用、網絡和電子商務專業等,時間為一學期,每周6學時,主要以學生實作為主,占總學時的2/3。
本課程是一門將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和計算機結合在一起的應用技術課題,它要求學生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處理能力,綜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
二、教學中的普遍問題
1.學習目標不明確
多媒體應用技術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教學,理論學習中,有少部分學生出現開小差、看課外書等現象;在機房的實作中,有學生玩游戲現象。這些情況說明,學生還處在不知道主動學習的階段,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學習,學習目標很不明確。
2.基礎知識不扎實,專業知識盲點多
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到,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扎實、不牢固。而在專業知識方面,只有幾位學生能夠回答問題,并能夠自己主動思考和鉆研。
3.團隊協作能力差
完成本課程的最終目標需要學生分成小組,由組長帶領,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在分組時,有的學生不服從安排孤立成組,以后又因分工產生爭議,這些都是學生團隊意識薄弱、團隊協作能力差的表現。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
1.學生自信心不足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的首要原因
中職學校的學生基本都是中考失利、考不上高中的學生,自覺低人一等。帶著這樣的思想來到學校,他們自信心不足,不敢大膽地發表和堅持自己的意見,有些學生干脆就對學習不聞不問。
2.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1)生活環境的影響。以技工77班為例,全班一共46名學生,3名來自市區,11名來自郊區,其他的來自偏遠農村。其中,20名學生接觸過計算機,占全班的43.5%,但也僅限于開關機等簡單操作,另外26名學生入校前從未接觸過計算機。
(2)學習環境的影響(如表1)。
如表1所示,學生都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和文字處理能力,但在圖片處理方面還不夠專業,在音視頻處理上的能力基本為零。
3.學生性格特征對團隊協作能力的影響
在校學生大都為90后,他們敢于表現自己,喜歡追新求異。但又依賴性強,常以自我為中心。在與同學的互相交流中,他們只顧個人得失,不顧他人感受,在團隊中不能很好地和別人合作,常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四、解決對策
1.鼓勵學生增強自信,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記下學生做得好的方面和每一次進步,及時進行表揚并提出希望。同時,通過新課前對課本目錄的講解,引導學生明確本門課的學習目標。
2.給學生補課
給學生補課鞏固基礎知識,加強對“周邊知識”的修補。如表1所示,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將根據需要用24個學時來給學生補習音視頻處理方面的知識。
3.找共同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他們喜歡的人和物,將這些內容貫穿到教學中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第十章時,通過制作拼圖游戲,讓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學到圖片分割、按鈕交互和目標區交互等知識。
4.灌輸團隊合作思想,充分發揮隊員作用
在團隊中各成員的個性不一,隊員之間往往存在一些沖突,這就要求他們要化解沖突,讓1+1≥2。
五、效果分析
1.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目標很明確
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目標很明確。在提問過程中學生不會再出現不說話或者回答“我不會”等現象,取代的是熟練的操作或者是“我試試”等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現象。
2.通過補課學生掌握了圖文聲像處理軟件方面的知識
通過一個月的“補課”,學生對圖文聲像處理軟件方面的知識得到了一些修補,基本滿足了學習本課程的
需要。
3.以案例教學為主,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在授課過程中,由于以學生感興趣的案例教學為主,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全體同學基本能按時按質地完成教學任務。
4.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取得一定學習成果
通過加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在后期的作品制作中,大家相互信任、相互學習討論,最終每個小組都完成了自己的多媒體作品,并在學校的科技文化節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作者單位:云南省保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