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BI的理論基礎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將內容和語言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不按照語言教學大綱要求進行,而是圍繞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和獲取的信息而展開,從而確保學生既可以學習新的語言,又可以掌握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 CBI產生于 196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展的沉浸式語言學習項目。Mohan于1986年正式提出 CBI教學模式","Introduction":"","Columns":"探索","Volume":"","Content":"
一、CBI的理論基礎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將內容和語言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不按照語言教學大綱要求進行,而是圍繞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和獲取的信息而展開,從而確保學生既可以學習新的語言,又可以掌握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
CBI產生于 196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展的沉浸式語言學習項目。Mohan于1986年正式提出 CBI教學模式。CBI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以學科內容為核心;二是運用真實的語言及語言材料;三是滿足學生語言、認知和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CBI能為學生提供真實、適合的學習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性,增加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并且可以拓寬他們的跨文化知識。在國外依托式語言教學的模式有:一是主題式,即語言教學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開展;二是保護式,即使二語的學生與本族語的學生分開進行學科知識的教學;三是附加式,就是讓二語的學生和本族語學生一起上相關的課程,他們同時進行語言課程的學習。這些模式借助學科內容進行語言教學避免了人為地將語言形式和意義分開的局面,符合語言教育的規律(Mohan,1986)。
二、CBI的特征
CBI理念有四個主要特征。其一,以學科知識為核心。CBI教學理念的根本原則是圍繞學科知識開展教學,而不是圍繞語言的形式、功能、情境或語言技能。學生的交際能力是在學習一些具體的學科過程中獲得的。其二,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學習活動主要是注重理解和傳遞有意義的信息以及用真實目的語言完成實際生活中的任務。其三,學習新信息。學生應該在母語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使用外語進行學習和評價新信息。其四,符合不同學生群體的需要。教學中的話題、學科知識、語言材料以及所組織的學習活動應符合學生的語言程度、認知和情感需要,并適合他們將來的職業需求和個人興趣。
三、將CBI引入高職商務英語課程
商務英語主要包含了三個板塊:語言知識,溝通技能;專業內容。或者區分為一般商務用途英語EGBP和特殊商務用途英語 ESBP。一般商務用途英語主要是以商務語域中的詞匯、語法、語篇以及四項技能訓練為重點,用于一般商務情景下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的學習。特殊商務用途英語,它的重點不僅包括語言和技能,還和特定的商務領域相聯系。
雷春林(2006年)認為,我國的商務英語教學具有“跨學科”“復合型”的特點,以培養“英語+X”人才為目標(X為某一商務專業內容)。于是研究CBI模式與商務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并試圖找到專業內容教學和語言教學之間的契合點,將有利于復合型外語專業教學的實現和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
CBI的優點就在于:語言的形式、功能和意義沒有被分割;學生的動機增強,興趣提高且確保了對認知有較高要求的課堂活動,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發展(Grabe Stroller,1997)。教授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師應運用CBI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以增加學生相關的商務知識、增強學生運用英語從事商務實戰的能力。
將商務和英語結合,以CBI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強調語言教學和商務教學的貫通和融合。語言教學將突破以往純語言知識傳授和強調學習材料的“經典和地道”的思維定勢,更傾向于“實用和真實”,以商務及相關內容作為語言學習和訓練的語料和素材,開展“基于商務內容的英語教學”,商務類課程則鼓勵開展雙語教學,使語言類課程能夠同時傳遞商務及商務背景知識和信息,商務類課程能夠適度貫穿語言的學習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英語和商務的一體化教學。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改變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中,教師們發現學生對有意義的商務內容有濃厚的興趣,有極強的語言表達的愿望,教師因勢利導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開展有意義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訓練,語言交際能力得到多方位的培養和拓展。同時,學生也更早地接觸和認識了商務和企業文化,營造了商務英語專業學習的職業氛圍,提高了語言教學的實效性和功能性。更有意義的是,教師本人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進了從普通語言教師到復合型語言教師的轉變。
外語教學改革和復合型商務人才培養,呼喚創新的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法。在實踐中需要在人才培養理念、教學設計及實施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再思考、再定位、再整合,從專業課程整體架構、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材選擇,到教師知識能力結構優化、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效果的評價等,都必須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常州辦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