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面點工藝教學一直以包子、餃子、燒麥三大面食為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十幾年不變。教學體系有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的面點工藝課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舉例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實踐課教學體系模式沿襲了古老的師帶徒的理念。課程教學隨意性、經驗化成分很高。雖然,近十多年來所有的從事面點教學的老師都在盡力改變,但是,重模仿輕發揮,重師傳輕創新,重口味輕營養,強調經驗忽視規律的教學現狀已抵擋不住時代的新要求。教學是一種復雜而周密的心理變化過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三個要素要做到有機結合,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的結構要實現優化分配,就要有一個可操作的、科學的、能見成效的教學模式,因此職業學校應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重點突出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和網絡的教學方法對這一問題逐步解決。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
面點實踐是面點學科的重要內容,是面點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面點技能的重要手段。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面點大課堂的教學示范成為可能。傳統的面點示范課老師示范時學生圍著觀看,視覺范圍有限,圍觀人數有限,限制了烹飪的示范性。用多媒體演示可以隨示范教師的手法,放大跟蹤,全方位在大屏幕上顯示,這樣面點示范由其局限的小班向幾百人的大班授課轉移,節約了教學資源。先進的教學設備、工具、儀器的利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長時間的注意力。面點班的學習內容是直觀而形象的,但是由于學生經驗少,受理解與想象能力的局限,對事物外在和內在的美很難一下子領悟出來,教師借助網絡圖文并茂的優勢正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比如在講授《船點花卉》時,教師演示船點花卉的主要制作方法。花卉的制作對花的神態、顏色、品種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花瓣的變化、紋路和造型等都要學生仔細觀察,這樣教學就可以通過食物觀察引申到通過網絡搜索,收集圖片觀察花的顏色品種的變化,從而把握花的形狀變化。學生觀察老師的示范,通過大屏幕從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看,充分調動和運用現代化教學的優勢。同時,教師利用課件中古典音樂的襯托更加完善了烹飪藝術的感染力。
二、運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
網絡就像知識的海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網絡以其新穎性和趣味性吸引著學生,這為網絡進入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教師靈活地把握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新穎、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帶進與教學內容性相適應的氣氛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這只是成功的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網絡信息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使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得以進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上網搜集資料、下載并保存網上資源、與別人交流意見等進行輔助性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要求,適時地安排學生搜集資料,做好課前預習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繼續進行知識延伸性學習。教師利用網絡的優勢,引導學生不斷地學習,使他們從一個被動的聽課者成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學生吸取知識的途徑多了,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怎樣學習與怎樣思考,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自然就學得輕松。
1.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
網絡教學大大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具有多樣性、直觀性和情景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提高注意力以及積極參與性。
網絡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歷了數個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飛躍,網絡教育的優勢也在不斷地完善,其發展的最終趨勢將會更加尊重每一個人的需要,更加適合不同專業的需要。
目前絕大部分學校根據人的心理特征進行課件制作,其教學內容與形式緊緊與課程結合,配合音樂、動畫,并且伴隨動態的板書設計,共同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聽覺,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情景,以多渠道的信息傳遞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同時,它還可利用獨有的互聯網的多媒體實驗室,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全模擬中學課堂的實驗效果,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動手做原先需要具備多種條件的實驗,進一步拓展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途徑,為網絡教育手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互聯網是一種信息智能化的工具,正是這種信息智能工具,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能力。教師使用粉筆和黑板作為工具,在教室里面對幾十位學生講課是一種教育能力。一個教師在網絡上面對成千上萬的學生授課是一種現代教育能力。簡單地講互聯網在教育領域形成了一種新的教育能力。網絡教育以其豐富的資料、形象生動的課件,以及適時交互的學習方式,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從而改變了由教師統一授課的傳統模式,營造了開放的、個性化的學習環境。
我們體驗著信息智能工具的網絡帶給我們的便捷和舒適。但網絡也絕不是萬能的,在網絡教育中,我們應恰如其分地認識和發揮網絡這種工具的作用。授課課件不但要讓學生愛看,而且要讓學生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內容,尤其是發布到網絡上的課件學生點播課件時學習效果不亞于他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這樣學生愿意上網學習,網絡教育必然會健康發展。教師充分利用電腦網絡適時互動和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及時對學生進行答疑和輔導,并開展學術討論,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進行實際應用。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網絡多媒體的信息是全開放的、多樣的。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情況,在課堂上主動地與教師、同學建立雙向或多向的交流。教師也可以同時與一個或多個學生建立聯系,進行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教學結構是互動的、網狀的,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性。
網絡教學多向互動的教學關系培養了學生利用網上資源的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小組協作式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課件的網絡運用看,課前課后延伸題都很注重對相關資料搜集的能力訓練,這不僅拓寬了教材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師根據教材需要,要求學生瀏覽有關的網站,搜集有關的資料。在學生搜集前,教師應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網站,指導學生能夠如何上網,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和文字圖片。
全面了解原料和設備。通過網絡可以發現新的原料,以便豐富陳舊的教材內容,例如在講授面點原料這一知識點時,要補充很多不常見的新鮮的或本土沒有的原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大量地利用網絡資源,發動學生的力量,讓學生在網上發現新原料和圖片資料,以及原料的使用方法,營養價值等資料,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由原來的簡單枯燥變得生動活潑。網絡的運用讓理論課與實踐課、理論課與理論課之間的整合成為可能,現在的社會要求學生必須具備面點、餐飲多方面知識的結合。這種結合學生沒有辦法自己完成,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學會課程內容之間的融合。如:在面點實踐教學中發酵面團教學時,可以通過網絡將實踐和理論中涉及到化學知識、營養知識、原料知識甚至于成本核算等內容進行整合。因此網絡教學可以不拘于一門課程的整合,可以將需要的幾門課程進行整合,而網絡資源給這樣的整合帶來了便利。通過互聯網及校園網將實踐課與理論課銜接,從而做到資源共享,甚至也可以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學生在家可以學到自己想學的面點工藝操作過程,在每個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真正、貼切地學到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作者單位:兵團職業技師培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