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技工院校教育現狀和社會人才需求的調查了解,闡述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探索出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兩大模式。
關鍵詞: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 模式 校內自創 校企一體
一、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學以致用,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就業質量低。另一方面,企業又無可用之才,國內技能型人才普遍緊缺,高技能人才尤其缺乏,甚至出現了“博士易得,技師難求”的局面。這一現狀折射出了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的結構性矛盾,這一矛盾的產生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問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技師學院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積極探索高職高專及技工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逐步加大校內生產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比例。“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建設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裝備水平高、優質資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二、現狀分析
自2004年“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實施以來,財政部和教育部在數控技術、電工電子與自動化等專業領域進行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試點工作,共支持了江蘇、上海、浙江等9個省市50所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與探索,“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已初見成效,各地都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的實訓基地,多數實訓基地已在教學、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累計受惠學生近9萬人,培訓社會人員近3萬人次,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動作用。但是,由于資金、觀念等原因,目前仍有很多學校的實訓條件還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多數校內實訓還停留在純消耗性階段
實習教學是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習教學中,有的學校采用的是純消耗性的實習方式,這種實習方式是按照課題來進行的。其優點是學生能完整地進行課題訓練,最大限度地規范基本動作,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純消耗性的實習方式會使許多學校不堪重負,從而制約實習教學的進度與質量。
2.存在“只求所有、不求所用”的現象
隨著實訓基地建設的日益被重視,各職業院校都加快了基地建設,但由于觀念意識不到位,校企合作、交流不夠,出現了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再加上基地建成后的管理、運行機制的僵化、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得基地建設后續乏力,成為學校的沉重負擔。
3.忽略了基地在科技創新研究與服務中的作用
大多數學校的校內基地由于受資金、師資力量所限,往往只是單純作為實施校內實習教學環節的場所,沒有發揮其作為高新技術的開發、試驗、推廣、研發以及作為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培養基地等的社會服務功能。
4.實訓指導師資力量薄弱
校內實訓基地還處在純消耗性階段,缺乏生產性實訓場地,與企業、行業的交流聯系缺乏,以及建設過程中“產學”與“研”的割裂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無法吸引企業行業中的一些“能工巧匠”進來,達不到校企人力資源的共享,造成高水平實訓指導師的缺乏。
三、探索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兩大模式
筆者所在學校在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專業特點)和所處環境等因素,探索實踐了“校內自創生產性實訓基地模式”和“校企業一體式的實訓基地模式”兩種模式。
1.校內自創生產性業實訓基地模式
近兩年,筆者所在學校以專業為依托,結合學校開設的專業進行生產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開設有鉗工、車工、電工、焊工這幾個工種,而學校又正要新建兩棟學生宿舍樓、一棟教工宿舍樓和一棟實訓大樓,這四棟樓的水電安裝一般是請水電安裝公司來施工。校領導經過權衡和慎重考慮,決定將這些任務全部由本校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這是一個很好的練兵機會,正好能發揮我們學校專業特長。學校將學生和老師分成了三組,一組由電工專業的老師和學生負責四棟樓的電路安裝;第二組由機械專業的老師和車工、鉗工專業的學生負責水管的安裝;第三組則由焊工專業的老師和焊工專業有學生負責學生宿舍600套床架的制作。
電路部分的學生負責對學生宿舍樓的電路進行安裝。宿舍的電路較簡單,但工作量大,他們首先從學電工的班級中選出動手能力較強、頭腦比較靈活的十幾個學生,由電工老師帶領學生先裝好一兩間宿舍,工作內容包括線路設計、釘線槽、布線、裝燈具和通電檢測。教師讓他們全過程參與,學會并能自己動手完成后,再將這些學生作為骨干力量,作為電路安裝各小組的組長,帶領4~5個學電工的同學,每小組再派一個老師帶隊,承包一層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通電成功。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很多學生課余時間都在安裝,都說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在實訓車間學到的更具體,更貼近實際。老師的動手能力也得到的較大的提高。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四棟樓的電路安裝任務按期完成。之后,學校成立了一個電工安裝工程隊,承接外來的安裝業務,為學校創收并提供現場實踐的平臺。這是一種校內自創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模式,完全由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組建。
焊工部分的學生制作床架。以往,學校學生的床架全部是從外面購買,價格高質量差,加之是焊接成形拆裝不方便。學校決定自己采購角鐵,由老師對床架進行設計,大部分采用螺栓連接,只有少部分需要焊接。這個工作主要是在鉗工車間和普車車間完成,各小組分工合作,按圖施工。經過有經驗的老師傅幫助,他們邊工作,邊改進,設計了一些專用的夾具和模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們從師傅身上學到了很多在大學教課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因此更加敬佩和尊重這些老師傅。這樣的實訓形式鍛煉了老師,為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這也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建設新的嘗試。
這種校內自創實訓基地模式是一種與實際生產非常貼近的方式,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其中,成就感和責任感促使工作任務得以順利的完成,其中增加了很多苦與累,但這種苦和累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種難得的鍛煉機會。
這種模式的實訓基地受到學校所開設專業的限制,需要校領導大膽嘗試。廣州白云技校開設美容美發專業,就在校門開辦美容美發廳,免費為全校師生及周邊顧客提供美容美發服務;開設旅游專業的學校,成立專業的旅行社;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學校,可以在校內開辦旅館等。
2.校企一體式的實訓基地模式
如何給學生提供與實際生產相貼近的實訓場地,校領導決定引企業入校,由學校提供生產車間和學生作為勞動力。這種形式對企業有較大的吸引力,由于勞動力市場嚴重短缺,很多企業早就看中學生這一廉價的勞動力,他們也愿意與學校進行合作。學校引進的第一個企業是做塑膠玩具,用于手機掛鏈的吊墜或手提包上的裝飾掛墜,比如米老鼠、唐老鴨,或是小貓、小狗等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他們用半融的橡膠填充到做好的模具上,放到烘烤箱內加熱烤融成形,冷卻后讓學生按照圖樣為做好的動物模型上色,而且這些色彩都很鮮艷,小動物變得亮麗多彩,讓人愛不釋手。這樣的引企入校的實訓基地模式,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進企業工作、上下班、加班的勞動經歷,得到按勞計酬的體驗,體會父母掙錢的不容易,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
以后,學校又與別的企業溝通和交流,接到很多數控加工的訂單。學校又增設了數控專業,讓數控專業的學生完成這一加工任務。原材料由企業提供,學校新添了數控設備,不夠的設備由企業投入,從而將學生的“純消耗”實習降低了成本,并能夠為學校創收,大大改善了學校的經濟狀況,提高了老師的收入。
全面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以生產帶動實訓教學,在為學生實訓提供真實現場環境的同時,形成了“工”與“學”緊密結合的互動機制,實現教學服務企業、企業帶動教學的雙贏局面。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一方式擴大學校的知名度,促進了招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另一方面還可以由企業投資建廠房、校舍,購置設備,學校負責招生、教學、學生管理。學校建在工廠內,企業既是生產單位,又是實訓基地。如贛州“華堅科技學校”的模式,校企共同組建實訓教學領導小組,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在學生實訓中,企業提供生產設備,配備兼職實訓指導教師,與校方配合共同執行實訓教學計劃。
校企一體式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是一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它實現了校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學生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鍛煉提高的目的。這種模式將“教、學、做”融為一體,有效地強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特點
實踐教學功能和生產功能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兩大基本功能,學生通過產品生產的真實過程,實現提升職業技能、培養職業道德的實踐教學目標。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感受真實的生產環境、真實的生產任務、真實的企業管理和市場化的評價標準,從而能夠滿足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和職業素養熏陶的基本要求,體現理論與實踐、教與做的高度統一。
校內組織生產性實訓與企業的實際生產最大的區別在于目標不同:校內生產性實訓是以培養人為主要目標,而企業生產的主要目標是營利。由于目標上的區別,決定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在實訓過程中,學生不是生產的“機器”,而是“職業人”的培養。在實訓過程中產品的選擇需具有典型性、遞進性;參加實訓的學生和學生實訓的崗位具有輪換性。這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另一特點。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理想狀態是通過引進企業的資金、設備、技術、管理和文化,對外承接“訂單”——生產任務或技術服務。在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指導、監控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分工協作和有序輪崗,完成訂單的任務。其質量接受客戶檢驗,其生產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頂崗實習學生一定的薪酬)獨立核算,在提升學生技能、職業素養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有一定的利潤,實現基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贛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