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汽車車身表面修復行業培訓現狀出發,結合自身多年校企合作項目課程開發及實施經驗,指出現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中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針對當前問題提出校企合作培訓課程設計思想,并以BASF校企合作項目為例,具體分析課程設計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鈑噴專業 校企合作 培訓課程
一、鈑噴專業校企合作現狀及問題
針對汽車后市場從業人員的培訓,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與職業院校合作,借助國家的公共教育體系,通過學校培養定向人才,節省企業的培訓支出,也實現與學校的互補。職業院校汽車鈑噴專業本身就是針對社會對該類人才的需求所開設的專業,旨在培養能完成車身表面修復的專業技能人才。學校承擔學生崗前培訓的優勢在于能通過自身的教育體系完善企業的培訓課程,將企業的培訓課程消化吸收,轉化為在校學生的日常課程,使學生在學制教育下掌握企業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以滿足企業對應用人才的需求。近幾年,鈑噴專業作為國內職教新興專業也根據自身特點不斷發展。許多職業院校根據本地區汽車后市場特點,紛紛與主機廠、油漆廠商、設備供應商合作培養完全符合本地市場需求的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使企業和學校實現了共贏,也為行業的發展作出貢獻,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難免有些不足,比如,企業課程與學校基礎教育結合不良、院校培養標準與企業標準不吻合、學生職業素養不高導致企業實習過程脫崗問題嚴重等等。所以,為培養合格的汽車車身表面修復人才,還必須從鈑噴專業培養目標出發,結合企業需求,規范培訓課程標準,開發出面向企業的培訓課程,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體系。
二、合理設計培訓課程
1.與現有教學體系有機融合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培訓課程強調的是實用技能的應用,尤其是車身表面修復行業,要將企業培訓內容融入到學制教育體系中,需要做到與先期教育課程的良好結合,比如涂裝專業的色彩基礎課程,為品牌油漆工藝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以BASF校企合作課程方案為例,其中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見表1。
校企合作培訓課程不是單純替代了原有實用技能訓練課程,而是在原有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高。校企合作培訓課程更多關注該企業需求產品的特性、工藝流程、工具與設備使用以及業務技術管理和運作體系,使受訓者職業技能得到升華。
2.保持培訓課程內容的先進性
開發校企合作培訓課程目的就是培養能掌握最新產品、設備工藝及維修理念的一線技術工人,所以課程內容和培訓目標也是不斷更新。消費者對車輛外觀要求和行業的應用標準都使車身表面修復技術呈多樣化發展。當新的修復技術應用于維修企業,校企合作培訓課程就需要作出調整,這需要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及時溝通新技術及新產品的應用,院校師資與企業專家一樣需要及時掌握相應新技術應用能力,才能保證學校培養的學生真正能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BASF公司每年定期組織合作院校的授課教師參加技能培訓,及時更新技術工藝和要求,以保證校企合作培訓課程的先進性。另外,水性漆以其良好的環保特性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BASF校企合作項目專門為合作院校定制了水性漆培訓課程,使學生在學校就能接受相應的培訓,省去了企業的再培訓成本,學生也因此提高了自身技能。所以面向企業的培訓課程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課程培養目標及內容,以真正實現培訓課程的企業化。
3.注重企業文化及職業素養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培訓課程在強調技能提高的同時,更應注重企業文化及職業素養的宣傳,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設置獨立章節或者穿插到每一個教學模塊,使在校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的文化和職業標準,保證學生在接受完崗前培訓后能很好地融入企業,接受企業的管理理念,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例如,BASF校企合作課程首節就是介紹油漆應用歷史及公司發展文化,讓學生了解基本工作流程,使在校學生與企業員工一樣接受同種企業文化理念。作為世界五百強企業,BASF公司的培訓師在每節課堂培訓中都會首先把逃生通道的位置清楚地告訴給每一個學員,使其具備最基本的安全意識,所以在校企合作課程中每個環節的安全注意事項都是本節所需掌握的重點。通過這些細節使每個學生在學校就真正體會到企業的文化理念,使其能迅速適應企業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企業。
4.課程內容模塊化設計
企業在職員工的培訓多偏重于技能層面,強調技能提升的延續性,面向對象主要是有一定技能基礎的工人。校企合作培訓課程的培訓對象是沒有基礎的職業院校學生,而且鈑噴專業授課內容相對汽車維修專業而言,欠缺系統性及條理性,所以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建議將課程內容模塊化。
以BASF校企合作課程培訓大綱為例,培訓課程模塊分為十個(見表2),將具體應用技能按不同特點或功能劃分成若干模塊,各個模塊按照認知順序優化排序,而且每個模塊樹立培訓目標,通過培訓若能使學生將每個模塊都掌握好,培訓也就達到了預期效果。
表2 BASF校企合作課程教學模塊及內容簡介
5.培訓考核與評價
檢驗課程的培訓效果,還必須有恰當的評價方法。BASF校企合作項目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考試方法,根據各個教學模塊的比重不同合理出題,對噴涂工藝效率及顏色與調色采用雷達圖的方法進行評價,使整個考核結果更具說服力。如圖1為某學生考核評價結果,能直觀看出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
對于鈑噴專業來講,技能水平的提升除了掌握規范操作,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平時工作過程中的積累,所以采用實習前考核與實習后考核共同評價的方法。在接受完培訓上崗實習之前,進行專業技能的考核作為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在頂崗實習完之后,再次進行考核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分兩次考核評價的優點在于能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彌補自己的不足,使整個課程的培訓效果達到更好。
三、展望
校企合作培訓課程為職業院校鈑噴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要從班級規模、教學實施等方面做出合理化安排以使課程實施效果更佳理想。隨著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逐步深入,在雙方相互配合下從技術和制度層面展開更廣泛的合作,學校教學硬件會與企業要求更加契合,教學師資水平也會隨著企業培訓的增加不斷提高,相信校企合作培訓課程會在職業院校課程改革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景忠玉.汽修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對接策略探索[J]. 交通職業教育.2010.
[2]唐小純,文小兵.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對接的困境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3]周新源.職教課程是職業教育資源開發的核心[J].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