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筆者作為一名班主任在改變學生思想認識、幫助學生找準奮斗目標、組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班級凝聚力工作方面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奮斗目標 凝聚力 友誼 言談
一、轉變學生思想認識,幫助他們找準自己的奮斗目標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起跑線上大都低于普通高中學生,成績普遍偏低,需要我們通過教育,改變和端正學生的思想。
首先,我們要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他們謀生的手段是技術,不是ABCD和數理化。這樣他們在心理上的自卑感就會慢慢減輕。
其次,教師要告訴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必須具備的,因為學好一門技術是要經過刻苦多練的,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達到的。
最后,我們要針對學生愛用打架等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行為,進行全面道德教育。因為很多學生正進入“逆反”心理時期,經常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一些東西約束,經常會上課睡覺,不遵守課堂紀律,不完成作業,甚至出現與老師頂嘴的現象。對此,我們采取讓學生與老師“換位”思考的方法,積極地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約束自己,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另外,與學生談心,也是及時解決問題的好途徑。因材施教,教師在與學生談心的過程中,結合不同的學生條件,引導和幫助學生尋找自己人生的奮斗目標。學生只有找準奮斗目標,在學習和生活中才有動力。
二、增強班集體凝聚力,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一個積極進取、全面發展的班集體,必將對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勵作用。而要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關鍵要靠班集體強大的凝聚力。班主任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盡力引導學生,讓學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建立一個具有很強凝聚力的班集體。還要注意在活動中增強班級凝聚力。學校及班級的各類活動為學生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是展現自己的舞臺。要激發學生拼搏向上的精神,每個人越投入,體驗得就越深,集體歸屬感就越強,集體凝聚力就越大。
要增強班級凝聚力,首先要制定適度的規范。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好的班級規章制度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規范意識、公平意識等。制度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約束、控制的工具,也應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班規的制定,要在廣泛征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產生,要讓學生明白每條規定和依據的好處,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獎懲分明。
其次,我們要建立強有力的班委班子,使學生在參與管理中增強責任感。好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往往能夠決定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與風氣。我們應通過觀察了解建立一批威信高、學習好、工作能力強、性格活潑的學生來擔任班干部。使他們形成集體的核心,通過他們吸引和帶動其他成員積極愉快參加集體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意識。要通過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帶動所有成員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個人都產生對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耀感。在一個班級中可以成為學生干部的積極分子越多,集體的發展水平就越高,凝聚力就越強。
三、實行“一幫一”,提高成績
班級中從學生的成績上可以分為尖子生、中層生和后進生三部分。筆者的做法是使學生之間建立起合作互信的學習模式,每個尖子生帶一個后進生,而中層生之間進行互補式結合,這樣可以使同學之間的友誼增加。在班級強大的凝聚力之下,每個人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并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并且,此種方法配合著量化考核一起進行,效果頗好。優秀的小組在每次考核中會得到一定的獎勵,這樣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友愛、團結、向上的班集體,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注意言談藝術
談話是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情感、對學生實行教育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談話、交心。班主任應該認真研究與學生談話技巧,講究談話藝術,以促使自己與學生的談話行之有效。班主任要對自己的每個學生作全面的了解,了解家庭情況、收入情況、畢業學校、自身性格、特長愛好等。教師要制作每個學生的小檔案,便于分析交談一些共同話題,以便與不同層次、不同特點、不同興趣、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交流,讓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發展。
班級里的“后進生”大多數最討厭被批評、被指責和懲罰教訓。班主任要多了解情況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加以放大表揚,鼓勵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戰勝困難和失敗,讓他們知道老師看得起他們,讓他們信任老師,和老師交朋友,然后再激勵他們擺脫現狀,迎接挑戰。
總之,班主任要善于總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這樣工作才能不斷進步。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才能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
(作者單位:三門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