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學結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是司法警察類院校為培養監獄干警而開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的工學結合項目化課程開發勢在必行且意義重大。
關鍵詞:課程改革 工學結合 司法警察 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
一、“工學結合”背景下監獄警察專業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體包括學生、企業、學校。它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監獄警察專業在工學結合課程開發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課程定位不準確
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目的是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實踐能力強的人才。但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課程定位過于宏觀、籠統,課程設置沒有突破學科的框架。一是按照“知識本位”課程的套路設置課程,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嚴密性,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師根據教材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由此培養的學生在專業上缺乏實際操作能力。二是課程設置形式上包括理論學習模塊和實踐模塊,但實質上理論模塊和實踐模塊相互分離,所學理論知識并不能很好地被應用到實踐中。三是課程內容與專業工作任務相關度不高,項目的訓練價值不大,學生技能的提高效果不理想。
2.課程設計忽視了學生的發展
“能力本位”課程的邏輯起點是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但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課程在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采用方面,較多體現為就業教育,忽視了學生發展的目標。隨著經濟全球化、教育終身化、社會學習化,高職教育的功能日益拓展,教育的功能不僅著眼于外顯的直接工作能力的培養,最關鍵的是為學生打下就業的基礎,搭建職業發展的平臺,它在教給學生就業本領和就業能力及技術的同時,也教給學生未來發展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再有,該專業學生面臨的職業崗位群具有特殊性。因此,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課程的開發不僅要重視課程的社會服務價值、工具價值,還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課程不僅要為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供方案,而且要有利于學生潛能和個性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學會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提升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相對而言,“能力本位”課程要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3.課程評價體系陳舊
課程評價是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標。該傳統的考查方式往往采用考試的形式,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應用,考查主體只有教師,不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習得情況。對工學結合課程,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就會偏離工學結合課程的要求。
二、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課程的開發
1.課程定位
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是高等警官職業院校刑事執行(監獄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通過教學和訓練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駕馭和管理罪犯勞動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的設計思路應盡量突出“職”和“程”的特色,既要注意靜態的課程內容和要素傳授對學生適應本職工作的崗位操作技能的培養,還要注意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身心素質。以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的任務為驅動,以罪犯勞動現場的管理能力為核心來設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訓練,重點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了解罪犯勞動中經常發生的問題和沖突,知道怎么應急處理和進行事后教育。在課堂實訓中通過虛擬情景,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單獨處理突發事件,闡述自己對罪犯勞動管理的認識與想法。同時,教師要密切關注我國正在進行的監獄體制改革,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人才培養模式。
3.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就業方向是各監獄基層一線民警這一現狀,將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問題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并將罪犯勞動現場的實例融合到教學當中,盡可能使教學內容切合工作實際。內容設計以管理罪犯的能力為培養核心,采用模塊化結構構建課程內容體系。根據教學大綱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把整個教材內容分為理論和實務兩大模塊,理論模塊以夠用為原則,實務部分嚴格按照管理罪犯勞動的工作流程和任務安排,分為六個情景(見表1),其內容要反映當前罪犯勞動改造領域的最新理論和實踐探索,反映監獄企業最新的發展動態,反映監獄企業體制改革的未來走向。
4.教學方法
針對培養要求,應采用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擬教學、實訓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提倡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切磋。這樣不僅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同時,這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5.考核標準與方式
罪犯勞動組織與管理課程應改革傳統的理論考試模式,實施全新的綜合性考核方式。具體為:理論考核40分,采用試卷考核方式;平時成績考核(包括考勤情況、回答問題情況、討論發言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訓練主動性和表現等)占20分;實訓考核40分(其中帶隊出收工、罪犯勞動的組織、罪犯勞動競賽的開展、原材料及產品的放置各占10分),總計100分。職業技能考核采用教師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各占50%,教師分和學生自評、互評分相加即為該項目的最終分值。
參考文獻:
[1]呂鑫祥.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變革趨勢[J].中國大學教學,2006(3).
[2]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結構的理論基礎[J].職教通訊,2006(1).
[3]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和震,耿潔.2005年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述評[J].教育發展研究,2006(03).
(作者單位: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