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機械制圖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實踐,通過激發學習興趣、激勵探索、靈活的教學方法、實踐活動等方法和途徑,切實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機械制圖 教學方法 創新能力
機械制圖是一門培養學生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學科,它將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與生產實際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如果不具備機械制圖這門 “工程語言”,就很難學好其他機械專業的知識, 也無法勝任以后的工作。
職業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面對客觀的教育對象,如何將實踐能力落實到專業教學中,已顯得尤為重要。
一、精心設計問題,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精心設置問題的關鍵是多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擴散性問題,打開學生閉鎖的思維之門。學生在求解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需對各種線段、線框進行分析,判斷確定物體各部分形狀,最后綜合想象出各個不同的整體。這種求解的過程能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既簡便易行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刺激創新思維形成。
譬如在補畫視圖教學過程中,主視圖是一個正方形,俯視圖也是正方形,要求學生補畫左視圖,該題是一題多解,可能是三棱柱、正方體、圓弧等。這類題目有利于促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成發散思維能力,從而開發和發展學生創新意識都很有好處。
二、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在人的頭腦中進行表象重新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記圖是培養形象思維的又一途徑。所謂記圖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基本體、簡單組合體(零件上常見的結構形狀)的圖形特征與它們所反映的空間實物形狀,記住圖與物之間的特征及其聯系。因此,記圖實際上是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而不是機械識記。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的初中生來說,制圖知識領會的起點,就在于觀察,只有讓學生通過對三維空間體系向二維平面圖形的發展、運行以及變化過程進行全面觀察才能掌握投影規律,認識它們的特征。在這個認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養。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傳統機械專業教學采用的方法以講授、灌輸為主,簡單的把制圖課教學看成國標的宣抄和正投影原理的照搬,學生成了裝載知識的“容器”,長期下來,必將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去發現。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學習,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生動的、豐富的。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充分發展。
如在講解組合體及其剖視圖時,可以引導學生用硬皮紙、蘿卜、土豆、橡皮擦,自己動手制作模型;在講標準件、零件圖和裝配圖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實物,動手裝拆機器;還可進行測繪練習,在測繪中鍛煉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該專業的教學一定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通過到工廠實習或觀看有關錄像,了解零件生產的加工常識,使學生對圖樣形成感性認識。在制圖教學中,應盡量采用生產中的實際圖樣讓學生進行讀圖練習,使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健全評價體系,提高創新能力
對學生科學的評價就是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差異,使學生及時把握自己的發展狀態,看到自己的進步、潛能、長處及不足,從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評價的內容要多元化。機械制圖成績評定可分為筆試、作圖、模型制作、參加校內外活動等。對學生評價力求達到全面而科學,鼓勵個性發展。評價形式應采取自我考評和集體考評相結合。在對學生的考評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通過自我評定、學生評、教師評,師生互評等方法,使教與學的雙方考查自己在教學中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評價方式方法要科學簡便、靈活多樣、富有實效。注重學生的平時考查和動態管理,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成績以平時為主,期中期末為輔。以粗線條的等第制取代精細的百分制,發揮考試的正面激勵功能。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新課程需要創新型的教師,如果教師不能夠常教常新,就不可能培養出實踐能力很強的學生。因此我們還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適應新課程的新型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