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知識是技工院校電工類專業的通用課程,教材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內容較抽象,學生學習難度大。筆者對機械知識的教學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做了一些教學嘗試。
關鍵詞:技工院校 機械知識 教學思考
機械知識是技工院校電工類專業的通用課程,其主要包括極限與配合、常用金屬材料、帶傳動和鏈傳動、齒輪傳動、定軸輪系、常用機構、軸承、聯接、彈性元件和液壓與氣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內容較抽象。筆者從事機械知識課程的教學多年,對本課程的教學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結合教學體會,在以下三個方面做了教學創新探索。
一、以夠用為原則,突出實用主題
技工教育始終堅持以能力為本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要堅持夠用的原則,即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突出實用主題,即與學生以后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結合,實現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為此,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1.刪減過難、過深、不必要的理論知識以及重復、過時的內容
技工教育培養目標強調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決定了他們沒有必要把計算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都搞清楚,而應注重于運用這些公式、定理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對一些過難、過深、不必要的理論知識都應刪除,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讓學生學習運用公式、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此外,與其他先修課程重復、偏深偏難而又不實用的內容,因科學技術發展而落后的內容也應刪除。
2.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由于各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所安排的課程和教學要求也不同,因此機械知識課應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選取適合本專業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掌握有用的知識上。
3.補充現代科學技術內容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窄型V帶、硬齒面齒輪傳動、同步齒形帶傳動、膨脹螺栓聯接等過去因某些技術原因而得不到應用的機械傳動、連接,如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機械知識要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及時補充新型機構、傳動零件。對新出現的國家標準,如V帶的型號、滾動輔承代號等內容要及時補充到課程中來,開拓學生的視野,以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近年來,“90后”已經成為教學主體,他們更具個性和創新意識。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主要通過講授的方式對學生教學,雖然也有模型、掛圖等作為輔助的手段,但已無法適應現在學生的認知需求,因此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1.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
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以往用語言難以表述的內容,多媒體可以快速、簡便、明了地實現,有著明顯優勢和自身特色,真正實現時間短、內容精、效果好。本課程中的傳動部分、機構部分的教學,依托多媒體課件和網絡平臺,可充分發揮學生創新精神,活躍課堂氣氛。
2.努力實現情景化教學
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活實例,創造教學場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使教學生動起來。如從學生熟悉的汽車前窗的刮雨器、公共汽車車門的啟閉機構、單元防盜門的啟閉機構等入手,來講解鉸鏈四桿機構及演化形式的類型、特點及應用;從自行車后軸的飛輪、家用曬衣架引出棘輪機構。這些實用性很強的例子對學生有相當的吸引力,使學生既想學,又能學,摸得著、看得見,這樣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合理組織實踐教學
教學與實踐應有機地結合,通過實踐可增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比如機械零件、液壓等的教學就可采取此方法。
三、構建多元的考核評價方式
過去教學效果的評價都是以閉卷考試為主,主要通過期末考試分數來檢驗教學效果。這樣一方面不能及時將學生掌握情況反饋給教師,不利于進行教學改進;另一方面也造成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平時不努力學習,試圖通過考前突擊、甚至考場作弊來通過考核,不利于學風、教風的持續改進。要激發學生的熱情,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得在考核方式上有所變革,筆者在教學中除做好日常的過程考核、模塊考核外,還通過現場考核、專題制作等形式使學生充分行動起來,參與其中,改變了原來單一的考核形式,初步構建了多元的考核評價方式,更加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張立仁.機械知識.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孫大俊.機械基礎(第四版)(機械類).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長治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