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建立與之相結合的學生學習過程考核測評體系、學生考核激勵機制、期末考試改革體系等。經過教學實踐與研究,筆者初步制定出與項目化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相統一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以落實。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項目化教學 學生考核評價體系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緊跟改革的大趨勢,按照以能力為本位的項目化教學的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但思政課的課程考試,卻嚴重滯后。創新高職思政課考試內容和形式,為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系統、可行、有效的考試實施方案,建立與“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項目化教學改革內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為了更好地推進項目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使思政課教學目標與項目化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高度統一,需要建立相應的學生學習過程考核測評體系、學生考核激勵機制、期末考試改革體系等,同時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為考試的客觀、科學、公正提供保障。
一、建立與項目化教學改革相適應的學生學習過程測評體系
思政課的項目化教學活動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針對特定教學內容開展的,承載一定教學主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也是評判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
對此,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設立了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三個方面,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參與的各項教學活動進行測評,測評結果與排名在班級上公布,并把得分作為平時成績記入學生總評成績。
通過以上測評,主要考查學生如下幾個方面的能力(評分規則)。
一是政治鑒別能力:是否具有分清大是大非的能力。二是思維分析能力:包括分析思考能力,是否能有效地將考查內容通過一定的歸納整理和分析,形成具有邏輯性的思路,表現為外化的成果(PPT、演講稿、讀書心得、調查報告等)。三是語言表達能力:是否能將成果內容清楚、流暢、有條理地在教學班內進行展示。四是團隊合作能力:在需要合作完成的項目活動中,是否能融入團隊、適應團隊、溝通協調成員關系、承擔責任。
能力考核是著眼于發展創造性地完成某一領域多種活動任務能力的教育。這種考核方式立足于個人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提高人的道德修養,發展個人思維,培養個人能力,又滿足個人興趣愛好和職業取向,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幫助每一個人發揮出最大能力。
上述內容也作為評價學生參與項目化教學活動表現的依據。
二、建立與項目化教學改革相適應的考核激勵機制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化課堂教學活動,落實能力培養目標,設立課堂考核激勵機制。
一是全勤獎勵。凡一個學期到課率為100%的學生,即是全勤學生,給與期末總成績加10分的獎勵。二是加分獎勵。包括個人加分和小組加分獎勵。凡是上課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小組與個人,給個人或小組加5分的獎勵。三是共有成績獎勵。項目化教學活動通常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完成,學習小組獲得的成績就是每個組員的成績。此種考核方式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只有全組成員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四是期末總成績獎勵。
三、建立與項目化教學改革相適應的期末考試體系
思政課考試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要求,也是影響高職人才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素。科學的考試設計有助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為此,我們對思政課期末考試的內容和方式做了全面改革。
一是加大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在考核中的比例。改革過去教學中對于期末總評成績的比例分配,把學生的平時學習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由5∶5變為6∶4,即平時學生的學習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6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
二是為了彌補課堂理論知識講授的不足,改革期末考試的形式。變過去期末考試教師劃重點、學生背重點、考試考重點的形式,為無紙化上機操作的考試形式,編寫了思政課考試試題庫,試題和考核內容涵蓋教材的全部知識點,考試題型多樣化。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學生只有全面掌握教材內容才能取得好成績。考試前教師不再給學生布置復習重點,學生在規定的考試時間里按照固定座位在校園網絡上隨機抽取試題,這樣也避免了考試作弊現象。
(作者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